"儒商班"国学风 基金课十几人听 讲论语百人全勤

30.10.2014  10:19

成都“长衫教授”李里的国学讲座座无虚席。

  原标题:“儒商班”国学风 基金课十几人听 讲论语百人全勤

  近看成都国学教育市场,有人“启智修身”有人“趁势摸鱼

  10月27日,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官网上挂出一条消息:“2014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日前在岳麓书院举行,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铎以其编撰的《集韵校本》获得“国学研究成果”奖。

  就在今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孔子诞辰2565岁。从1994年开始,这样的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汇聚了全球各地研究孔子和儒学的大家。但今年规格最高——首次迎来国家主席登台演讲。

  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都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A国学课·谁在听?

  妈妈班、总裁班,收费从50元到7万

  在当前的成都国学培训市场上,一些“国学馆”培训班,一般是有证照和固定场所的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多讲授“经典经文”、“孝道礼仪”、书法等课程,有的是公益讲座,学生不限年龄、学历。也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培训,寒暑假培训时间较长的,每天收费100-200元,诵读一些经典古籍,做一些国学小游戏、演讲、践行课等,一期十多天培训班下来花费两三千元;平时周末班或夜间班,每次课收费50-100元。另外有国学班会要求购买汉服,一套两三百元,课本和书法等材料费一两百元。

  成人国学培训领域,则正如记者之前走访的“景区国学研修班”“总裁班”一样,培训内容多是《周易》堪舆、书法国画、经史子集、诗词古乐鉴赏等。一些培训机构的课程设计中还包括“国学与企业文化”“国学与商道”“国学与经营策划”等。

  此类针对成人的国学、风水、太极等“高级研修”培训,如果是在固定地点授课的,十余天收费在二三万左右;也有在各大历史文化景区,甚至去东南亚、欧洲等开办的国学主题“游学班”,几天收费五至七万,甚至再往上的不在少数。商人们学国学“为了活得更明白

  上周末,成都某五星级酒店,天津人吴女士拖着小小的巴宝莉行李箱,来参加一个儒商研修班。为期3天的学习,吸引到全国各地众多企业负责人,或者是大公司的高管。课程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太极拳、茶道、养生之道以及把“法道儒智慧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等等。

  授课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堂课是围绕学习的主题讲房地产信托基金,但来听课的人只有十来个。而有一次讲论语,百多个同学都到齐了。

  实际上,这几年的国学总裁班、儒商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听课的成都人明先生说:“我们的同学们都已经是各公司的高管了,对管理学、技术性的已知知识,已经不感兴趣,那可以交给下属做,我们听课,一是想学到有启发性的新东西,二则是,为了活得更明白。

  那么,到底学些什么,能让这些企业家们“活得更明白”呢?“我们多数都是60、70后,多数白手起家,成为社会中坚的企业家们,高学历的毕竟少数,有的只读到大专,有的不过小学毕业。早几年打拼的时候,对成功学、管理学的学习需求很旺盛,看卡耐基、厚黑学,想学成功之道,做人处事。后来2006、2007年茶道兴起了,又玩茶道、红酒,追求更高端的社交氛围,让自己多些文化底蕴。

  “‘国学’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讲的中国古代哲学,是‘人生哲学’。到了我这个年龄,以前很多想不通的,读《易经》、读《中庸》,突然就悟懂了。”不过,他也不避讳地指出,“都是成年人,也都算成功人士,就像知名的长江商学院一样,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到培训班来的人几乎都达成了一种共识——在这里实现对资源的交流,对人脉的整合,功利性不可避免……”妈妈组团学“国学”想用国学为孩子启蒙

  “要说经典国学太多了,即便一位学习古代文学的大学生也无法将它们读完、挑出适用于大众的部分。”于是,泓二先生将《论语》、《道德经》、《孝经》、《世说新语》等各种经典进行整理编辑,还将音频上传到了视频网站,供爱好国学的人学习。

  在课堂上,没有一个人在玩儿手机游戏。老师讲解完毕,学生们现场完成一篇限时作文。泓二先生说,现代国学,对学生要能服务于考试,对成人该服务于人际与养身。如果不能把“六经注我”变成“我注六经”,学习古籍又有什么意义呢?

  近年来,赞成这种理念的年轻人愈来愈多。25岁的妈妈陈柳菁,儿子今年一岁半。她邀约着几位朋友一起听国学、学国学。她们希望将国学作为孩子未来的启蒙哲学。

  作为全职太太,她们有时间就都会到国学馆学习,或者上网听讲解。“我们这一代,缺乏育儿的正确经验,特别缺乏内在底蕴。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常常找寻不到事情的正确答案,于是,想要去求助于经典,用历史照照现实。

  B国学课·教什么?

  谁说讲国学,就要装扮得像“穿越剧”?

  不穿长衫诵读“古籍新讲”受欢迎

  在成都市西门一幢很现代的高层大楼里,有家国学馆。没有传统的装饰品,没有统一的汉服、仅一幅长卷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讲台右侧,一位老师站在电脑前面,一边讲课一边打字,讲的内容立刻投影到电子白板上。

  看着这样的授课方式,如果不听老师讲的内容,你可能压根儿感觉不到这里和国学有什么联系。

  讲课的老师说:“谁说讲国学,就必须要装扮得像‘穿越剧’?”如今,人们的喜好,已经不再是多年前的看外表,家长与学生都更加看重典籍的实用价值。比如,学生想通过学国学来提高作文水平,成人想通过国学来修身养性。新解《庖丁解牛》听众更爱“古为今用

  每周三晚上,以及周末的两个白天,这个可以容纳200多人的国学馆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前面十余排,坐着的是中小学生,后面加座的,有孩子的家长,有慕名而来的国学爱好者。

  这堂课,讲解的内容是《庖丁解牛》。老师“泓二先生”没有穿长衫,也没有领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诵读。

  “庖丁,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牛,指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其实是指人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应当有节奏与韵律。我们社会中的人既要投入地生活,又要诗意地享受着人生。反复实践,从而成功解决各种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的身心,游刃有余地养生。”社交礼仪、企业管理、养生之道……他有如讲评书与散打,一下子将短篇内容发散开来。学生们将丰富的信息量记在笔记本上,家长用手机在录音,期望分享给企业的员工。

  一位家长回忆起儿时老师的传统讲法,“阅读然后告诉你其中的意境: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只要你掌握了规律,自然能有如庖丁一样,游刃有余。”没想到,其中还有“幸福哲学”。

  C国学课·谁在教?

  国学教育“有市场、缺良师

  目前的国学教育,多数可用四个“”来概括,即无体系、无阶段、无计划、无教育经验。国学教育者认为,“当老师将传统文化教成了‘死板’的代名词,不会推陈出新,学生一定也认为传统文化一定是乏味的。

  “长衫先生”李里:大潮之下,摸鱼者不少

  10月22日的清晨,在三圣乡一处占地十亩的“传薪书院”里,“长衫先生”李里与记者侃侃而谈。

  从2002年到成都讲学至今,李里的传薪书院一直都是公益性质的,现在每个月有一次为期三天的课程,初级班以蒙学为主,讲《弟子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中级班讲《四书》,高级班讲《五经》,研修班就是专门性的。

  在李里看来,当下热衷于学习国学的群体,主要还是企业家、幼儿私塾、佛学研修者等。“主力还是企业家,真正喜欢、向往的占一部分,第二种是用国学来搞管理,对现实有帮助的,第三种就是搞公关,附庸风雅。

  办幼儿私塾、办书院的也是雨后春笋,但主办者自己真正读懂读通的,“凤毛麟角”。而这些国学讲堂里面,讲的内容有的是“神秘化:譬如用易经讲八卦风水,庸俗化:打着国学的幌子讲一些成功学来赚钱的,教条化:照本宣科,讲起来别人根本就听不懂。

  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眼下国学复兴是大潮、大势,“从来大潮之下,都有趁势摸鱼的人,商业社会什么能够赚钱,必然就要冲向那里。

  泓二先生:“国学不乏味枯燥因你没讲好

  “泓二先生”,本名邱泓又。曾经供职于成都一家知名的外国语学校。六七年前,因在课堂上深入解读周杰伦的《菊花台》而走红。因为擅长将国学与现代时事相结合,把古典讲得有如心灵鸡汤,易于普通人理解,他也被誉为四川的“男版于丹”。

  “三十多年前,我还被同窗认为是‘古怪’的人,他们笑话我,说新潮的东西你不追,偏偏去翻背以前的四书五经。”国学经典逐渐受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认可。邱泓又也没想到,现在一周就有五六百人次在听他讲国学。

  因为在学校里任教多年,邱泓又信奉的不是摇头晃脑、反复背诵的“速读国学”,“除了国学本来的启智、修身作用。对学生,要适用于考试;对成人要能服务于企业。

  在国学大潮之下,怎样更“”地把传统典籍再搬上讲台?邱泓又告诉记者,当前的中小学国学教育,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叫做“速读派”,他们倡导学生不用理解,通过反复诵读自能其义自现,待学生长大以后再理解诗文意义。相对立的是“讲读派”,在诵读的基础上需要理解字词句篇的意思,更加推崇解读古文与当今生活的联系。

  华西都市报记者 宋扬 肖笛 张菲菲摄影朱建国

  立即评

  从师资到教材 国学教育需要更专业

  □宋扬

  一位大学博导向记者透露,有一家成都知名企业请他去讲国学:给员工讲点《弟子规》就行了,让他们多守点规矩……

  国学热不热?若做纵向比较,它比过去更被知晓,更容易被人接受,人们有学习意愿。但若做横向比较,它依然是“小众的流行”,在专家看来,几十年的国学学习“断线”导致了专业人士缺乏,解读不出真东西,当然不具吸引力。

  一时间,国学“风行”的背后,是学生穿着汉服背古诗,摇头晃脑效仿到传统的“”;汉服爱好者倾心的是穿着古服走秀。也有人疑惑,数百元一节的茶艺课程,这是真正的国学吗?200元一套的汉服推销给学子,真是真国学吗?

  “国学教育需要更专业,不仅仅是指师资力量,也还有对教材的要求和期待。”国学研修者希望,一方面国学不要成为“欺世盗名”的商业盈利利器,只是跟流行、一阵风,这本身就违背了国学的精髓与修习的准则。

  有学者期待,照着良性的教育变革方向,在三五年之后,大家提起国学时,不仅知道《弟子规》、“三百千千”的启蒙之效,还能理解唐诗宋词的音韵之美,四书五经对做人处事的哲理深意——也就是说国民国学素养的普遍提升,“未来,如果国人都能把国学教育作为婴孩启蒙,才是国学是否真正回归、盛行的标准。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习近平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