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伍碧华:以心尽责 万难可克

23.06.2014  13:06
作者:农学院 来源:农学院

    ——记农学院农学2010级4班班主任伍碧华
 

  在农学2010级4班的同学眼里,她是一位对学生关怀无微不至,有着高学历,却那么的平易近人充满爱心的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两年多的人生第一次班主任经历,深深镌刻在这位更像是妈妈一般的美丽的身躯上。

   临危受命 勇于担当

  2011年11月中旬的一天,伍碧华老师接到来自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王西瑶的电话,请她作班主任,要接的是因二年级调整专业临时组建的一个新班级。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伍碧华没敢当即表态。在她看来,这一邀请承载的不仅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伍碧华长期在小麦研究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专职科研工作,早就是研究员职称。尽管她也要培养学生,但是主要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而很少有机会与本科生打交道。能不能做好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让她一度犹豫了。

  直到两周后,王西瑶再次与伍碧华交换了想法,同时给她发去 “诚邀伍教授作农学院班主任”的信息,以及校班主任工作文件和农学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两个文件,她决定愉快接受这个工作。伍老师心目中有几个“对得起”:即对得起学生本人、对得起学生的父母和亲人、对得起川农、对得起农学院、对得起学生未来组建的新家庭,甚至学生的下一代,并最终对得起社会。她坚信工作中有了这几个对得起,就一定能引领好农学2010级4班”。

   做足准备 了解学生

  伍碧华把对学生的了解和熟悉,作为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小班作为一个转自财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草业科学等18个专业而组建的新班,学生更是分散住在1、3、5、7公寓的18个宿舍里。

  “要一下记住全班35个人的名字,比记住英语单词还难”,这是伍老师工作中的困惑。为把学生名字映入脑海,她将学生的名字反复写了好几遍,并隔几日重复一次,还写成小纸条,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回忆学生的模样。

  即使这样,她依然难以认识班里的全部同学。因为每个同学都需要补修不同的课程,因此,每次班会无论怎样协调时间,但也不能保证全部同学都能到齐,只有毕业授位前那一次毕业聚餐,算是唯一聚齐的“班会”。为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学生,伍碧华只有自己抽空经常下到小班的寝室,多参加学生们的各种活动,逐一了解同学们的生源地、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以及转专业的意图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为她的工作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身体力行 贴近学生

  随着工作的深入,伍碧华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小班各种活动中,牺牲掉休息时间,只要学生邀请参加的活动,自己一定抽空参加,并给予适时的指导。一次次亲临现场,伍老师用心去感悟同学们传递出的才华、活力、阳光面及正能量,并在工作中留意发现同学们的优点,用来肯定同学们的优秀与特别,引导同学们向着乐观、自信、自强的方向发展。

  为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情谊,并深化对学生的认识与了解,伍碧华号召举行并亲自参加当年的班级圣诞活动,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可能因“代沟”而产生的距离。在活动前,她从家里翻箱倒柜地找出发行年代完全相同的新银币共35枚,扮演圣诞老人发给每位学生一枚,以传递出她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像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和培养同学们的信息,引导同学们热爱这个新的班集体,增进友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动之以情 感染学生

  在两年半左右的班主任工作期间,伍碧华经历了许多事情,但每次都以母亲关爱孩子一样的胸怀和态度,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同时,以大量鲜活的事例强化同学们全方位的安全防范意识,以致同学们给她的网名取为“话唠”。在担任班主任之前,伍老师就隐隐约约听说过现在的本科生不好带,学生思想素质已大不同于当年,造假情况较为常见……她真还遇上了这样的情况。

  2012年10月9日下午6点许,送儿子登机的返回途中,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说对班上贫困生评议结果不服……伍老师立马赶回办公室与该同学进行了交流,但是这位同学却始终坚持要将自己认定为特困生等级,要求将困难等级排序提至前几位。尽管有班长一起反复、耐心、细致地对他解释说明,直到晚上12点,也无任何效果。

  无奈之下,次日伍老师又单独约了该同学,用自己的亲身尽力与学生交流。她讲述了自己和儿子的一个小“故事”:“5·12”地震时,由于家房屋中度受损,小麦研究所发给职工600元地震生活应急费,她拿出400元作为地震捐款;正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儿子也将学校发给的1000元地震灾区学生的救济费全部捐出,并在之后多次谢绝学校对震区学生的援助等。

  听完这些,这位同学突然说:“老师,我不申请了,我放弃贫困生助学申请了。”并动手撕掉了申请书。这一大转弯让伍老师始料未及,十分惊奇,还以为该同学在斗气。该同学说:“老师,我是真心放弃的,我错了,请原谅我,我们家的低保证书是找亲戚帮忙搞的,再说,我也不符合这些条件,我穿的鞋是360°的,衣服也是真维斯的,用的电脑和手机都比较贵,而且有时也去KTV……,老师辛苦你了,我们回去吧”,直到深夜1点过,伍老师才和该生一同愉快地离开办公室回家。

  此后,伍老师更有意识地关注这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伍老师更有意识地关注这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总是主动给他交谈、嘘寒问暖。毕业授位之际,这位学生说:“老师,你当时给我指出来是对了的……”,这一回,伍老师高兴地笑了,因为她感到他的学生实实在在地进步了,对她的学生未来的人生更加放心了。

   百般努力 推动就业

  为帮助同学们顺利就业,伍碧华要求同学们互相帮助找出彼此的优势,彼此互相帮助修改自荐材料,而且要求同学们一定要交来给她,帮助修改文字材料。

  她亲自到招聘会上去了解同学们的应聘情况,并对每位同学都加以正确就业观的引导,给学生发短信、打电话,发布就业信息,助推学生就业。在她的努力下,小班在五月下旬都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成为农学院第一个实现100%就业的毕业班级。伍碧华将自己获得的学院1000元就业奖金用于同学们的毕业聚餐,她认为这不是她努力的结果,而是同学们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

  作为一个年长的新班主任,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回报。毕业之际,小班同学献上了鲜花和留言:“敬爱的伍老师:感谢您一路来的陪伴,感谢您一直给我们鼓励、给我们妈妈般的关怀。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农学10-4班”。伍老师会心地笑了,那么的高兴,那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