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王世春:坚守也是一种远行

15.11.2022  12:30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吴平华)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2020年6月,王世春接到去珙县工业园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的任务。面对和高风险人员距离最近的驻点任务,王世春将白衣做战袍,以责任赴使命,驻点奋战两年半,闭环工作230天。监测体温,消毒消杀,核酸采样,物资保障,疏导和安抚隔离人员心理,空余时间为隔离人员送上生活物资....。.王世春用专业和坚守,筑牢珙县疫情防控阻击线。

   不惧风险 毅然奔赴

  王世春,男,汉族,出生于1974年1月,珙县巡场镇卫生院医师。

  “世春,快收拾衣服和生活用品,到工业园区隔离点报到”,早上起床刚洗漱完,王世春就接到了卫生院领导的电话。面对这个紧急任务,王世春没有想太多,新冠防疫需要他,自是不负身上白衣。此时中国还没有推广接种新冠疫苗,王世春对隔离点各项工作也是未知,每天接触风险人员他心中不算轻松。第一天报到时,王世春对防护服穿脱,消毒消杀,核酸采样,隔离人员管控等工作完全不清楚,在院感专家的指导培训下才慢慢熟悉。

  疫情暴发突然,园区隔离点设施设备还不完善,隔离区和生活区未完全分开,没有医疗废物间,物资短缺,口罩和防护服要省着用,甚至有时候会停水停电。面对种种困难,他没多说什么,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好隔离点各项工作才是他要考虑的事。当时从武汉返乡的人员特别多,园区隔离点1号、2号、3号、4号楼全部住满,而医务人员只有2个,他们每人两号楼分工合作,每一次去楼上隔离区完成消杀,体温监测,医废收集等工作,下楼后都像汗蒸一样,全身湿透。一旦隔离人员出现阳性,或者有其他的病痛,他会负责转运到定点医院医治。有时隔离人员情绪不稳定,他会打电话和他们交流,从防疫政策谈到隔离人员自身安全,用专业和温情打消顾虑。看着一个个隔离期满后离开的人脸上轻松的笑容,王世春心中有淡淡的羡慕和满满的成就感。

   寒来暑往 日夜奋战

  王世春就这样一干就是一周、两周、三周,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所有工作人员不能离开管控区域,在一轮轮的14天隔离点工作+7天就地自我隔周期里,他不能回家,无论是老人不舒服,还是年仅4岁的女儿想爸爸了,他都只能隔着电话和屏幕。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只有一个个21天隔离点+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周期,居家7天后,他又得回到工业园区隔离点开始下一轮工作....。.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每天都在接收隔离人员和解除隔离人员,防护服穿了一套又一套,有时刚脱下回到医务室,接到通知有隔离人员送来,又得重新穿上防护服。就这样一脱一穿,有时一天要用十八套,不管是两三度的寒冬,还是40度的炎夏,他都一如既往。

  王世春现在还记得那个漫长的73天,他连续带领两个班新来驻点的医务人员和保洁员,指导并督促开展工作。经过45天连续工作和7天集中就地自我隔离后,他疲惫不堪,这52天真的难熬,每天重复同样工作,无法外出的生活也相当枯燥不自由。那是2021年的腊月十二,王世春刚结束这次相当于平时两倍时间的工作,踏进家门一会儿还没有抱抱女儿,晚上9点左右,他又接到领导电话,嘱咐他马上去玛斯兰德隔离点报到,准备接收一百多位返乡人员集中隔离。时间紧急,他只得简单两句道别就立马走出家门,再一次踏上疫情防控的路途。短短几分钟家人从喜悦到焦急,离开时身后传来爱人的的几声埋怨和女儿的哭泣声,他心中一酸,突然感觉自己在儿子、丈夫和父亲这三个角色上很差劲,但职责所在,他毅然选择工作。

  来到新的隔离点,环境设施不齐如初,新来医务人员不熟悉工作,一切又得从头做起。王世春带领全体医务人员通宵工作,从晚上9点30分工作到第二天凌晨6点,陆续地把一百多位隔离人员收入住隔离点,接下来他重复隔离点的各项工作并完善资料记录。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熬了无数个夜晚,紧张工作两周就地隔离7天,又一个21天工作段结束了,幸而他赶在大年三十回到了家。

  立足脚下 平凡坚守

  两年多来,王世春接收了300余名隔离人员,没有出远门旅游,也很少和家人在傍晚的河边散步,日日夜夜地坚守在隔离点,甚至2021年在隔离点昏暗的楼道里尾椎摔骨折,他也无法回家,只能在隔离点卧床修养并指导工作。王世春从刚来隔离点什么都不会,到熟悉隔离工作全过程,珙县隔离点的环境设施设备,医务人员防控技术,区域管控能力等也大大提升和改善,逐渐步入正轨愈加规范,平稳度过了2022年珙县“3.14”和宜宾“9·3”疫情。

  他知道,虽然自己的岗位平凡,虽然日夜驻点从未远行,但坚守本身就是一种远行,别人追寻远方的浪漫,他追寻的是脚下这片土地的安稳。

  正是这一个一个像王世春一样的坚守者,他们和日月同行,与疫情赛跑,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在平凡的岗位创造着自己的不平凡。(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