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中国大妈”现象背负几多无奈?

10.12.2013  18:47

      2003年12月5日早晨,手臂上套着“夕阳志愿者”红袖套的66岁退休教师张萍,在浙江省温岭市区万寿路口的红绿灯下指挥行人过马路。像张大妈这样的夕阳红“交警”队员,在温岭市区约有近百位。

      2013年,一个被称为的“中国大妈”的群体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大妈”成为全球热词。 “大妈”曾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代名词。然而,2013年,“中国大妈”从“抢黄金”,到“抢购海外房产”;从身轻如燕“舞”在国际舞台,到进军“比特币”,“大妈”打破了传统形象,进入了国内外舆论场,引起国内外社会高度关注。外媒特别创造了“Dama”这一英文单词报道“中国大妈”,据悉,继年初登上《华尔街日报》之后, “Dama”有望以单词形式录入《牛津英语词典》。 “中国大妈”紧跟时代潮流,被贴上各种新颖的身份标签。然而,在这些新的标签外,“中国大妈”并没有丧失传统的身份特质,她们或含饴弄孙,或热心公益,或买菜健身,或网络购物……她们不神秘,她们很亲切。“中国大妈”带着自信,带着精气神儿,展示着对生活的热爱。“中国大妈”不仅是一张群体名片,更是时代变化的见证者。新华社发(编辑:孟涛、陈君清)

                  从“完胜华尔街大鳄”到“抄底海外房产市场”再到“比特币逆袭的主角”,2013年,“中国大妈”似乎声名鹊起又充满戏谑。

                  一边是居民储蓄率全球领先,一边是理财资金占比偏低;一边是传统投资市场萎靡不振,一边是新兴理财产品风险难测。“中国大妈”现象的出现折射了什么?又警示了什么?

                    “大妈玩法”遇“国际规则”,屡战屡败为哪般?

                  12月初,国际金价再创5个月来新低,8个月前国内金市疯狂一幕犹在眼前:连涨十余年的金价下跌,“中国大妈”大量买入金饰,转眼之间金价再度大跌,炒金者被套牢。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房产在中国投资者间“蹿火”,“太太看房团”四处考察。

                  理财国际化,成为2013年中国民间投资标志性特色,然而这场理财热中的一个主角——“中国大妈”却“热情有余、知识不足”,不少时候逆势而动,屡战屡败。

                “‘中国大妈’实际上成了一个群体的代名词,这个群体代表了当下中国理财意识觉醒、有着热切投资需求却不具备专业素养的部分消费者。”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说,“缺乏专业知识是致命伤。以黄金为例,‘中国大妈’大肆购入的黄金首饰与国际市场上的黄金期货完全是两码事,国际金价是期货市场上交易形成,与美元和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看着期货价格买现货、逆势而动的理财方式等于在‘赌博’。”

              盘点“中国大妈”的投资战绩可以看到,相比于华尔街精英的专业操作,“大妈们”空有一身“追涨杀跌”的本事却无用武之地,缺乏对投资市场的了解无异于未知大海中“裸泳”,“投资”成“投机”、“机遇”变“遭遇”的经历也就不足为奇。

                “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李永壮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国内外资本市场互动增加,中国投资者在拥有投资热情的同时,也必须增加理财知识,才能避免“抄底反被套”的厄运。

文章来源: 新华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