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国汽车科技人才调查

04.12.2013  12:50
核心提示:编者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历经一年多调查研究,编写了《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报告

编者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历经一年多调查研究,编写了《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报告》。作者付于武,为中国汽车工 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此文为作者在2013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的讲话,葛帮宁补充采访整理。

  那是2010年,我兼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会长一职,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徐颂陶找到我,希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出面,摸清汽车科技队伍现状,牵头做汽车人才的“十二五”规划。

  我说,两位部长,这个规划做起来非常困难,做不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对汽车科技人才的基础状态,对汽车科技人才的家底并不清楚。因此,我建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配合,对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状态进行调研。

  两位老领导均表示同意。

   汽车人才“供不应求”

  经过两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分为总体组、整车企业、汽车维修和营销企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共5个课题组,分别进行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座谈以及重点走访等,共发出1万多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428份。梳理这些问卷花了较多时间,因为一份问卷涉及400多个问题。

  整车企业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41份,占回收有效问卷总数的43.1%。其中,企业问卷12份,科技人才问卷2071份,管理者问卷258份,涉及 一汽东风 、上汽和北京 现代 等汽车企业。

  汽车营销和维修企业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6份,占回收有效问卷总数的15.4%。其中,汽车整车品牌特约销售维修企业134份,汽车二类及以上综合维修企业702份。

  高等学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14份,占回收有效问卷总数的34.1%。其中,学校问卷24份,教师问卷393份,学生问卷1597份,涉及153所开设汽车专业的高校。

  职业学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占回收有效问卷总数的4.4%,涉及9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47所高职高专教育院校。其中,参与调查的高职院校包括国家示范院校33所,国家骨干院校13所,省级示范院校24所。

  这个科技人才发展报告共分4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分为整车和零部件;二是维修和营销企业;三是高等教育;四是职业教育。

  先来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国现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院校153所,调查前我们的概念是130所。调查后发现,高等院校教育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教育方向问题。大学教师究竟是当教育家,还是当科学家?

  二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很多有水平的老师,既当教授,又当老板,身心疲惫。

  三是适应性教育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培养的研究生、博士生,包括学士、本科生,企业普遍并不欢迎,或者觉得用起来不合手。

  这其中牵扯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汽车工业发展很快,汽车行业在校生已有相当数量,但从教育部体制看,在激烈的学科里,我们是二级学科。这就存在着很大弊端,比如根据教学大钢,实训专业课程只有一周时间,因此很多大学生出来后不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