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成都开展 院士与外孙签准时下班合同

05.09.2014  19:4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郑其) 兹核定聘请杨承宗先生为本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每月工资小米壹千斤。”、“气温随高度而减低,可以物理之定律解释之。即气压增加,则气温随之而增。”海外归来科技专家的杨承宗的工资待遇,气象科研工作者的陈学溶科研笔记……今(5)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办的“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在成都展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的多项展品,均是首次对外亮相。据悉,“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在成都的展览时间从今日起,至9月18日结束。

        彭士禄院士当年与外孙签订合同,准时下班奖励啤酒一瓶

        在人们的印象中,院士们都是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但他们也食人间烟火,也有着风趣活泼的一面。此次展览上,记者便发现了彭士禄院士当年是外孙彭瑶签订的《合同书》。字里行间的幽默,让人对这位核动力学者的印象更为丰满。

        彭士禄院士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曾任大亚湾核电站等重大项目总指挥。“彭士院在80多岁高龄时,仍然心系科研,因此时常超时间工作。为了让外公早点下班,于是外孙彭瑶便与他签订了这份合同。”讲解员向观众们介绍了这份《合同书》的起草背景。

        记者仔细看了看,这份合同书签定时间为1999年8月15日,由外孙彭瑶亲笔起草拟定,总共4条,彭士禄为“甲方老朋友”,外孙彭瑶为“乙方小朋友”。合同里,作为甲方的彭士禄被要求每天下午5点30分以前到家,迟到1小时罚款10元。如果一周内都准时到家,奖励啤酒2罐或一瓶;每天晚上一杯葡萄酒,表现好加一罐啤酒;12时以前必须睡觉。与此同时,作为乙方的外孙彭瑶需要履行的合同义务是“乙方保证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增强独立能力”。合同盖章处,甲乙双方均签名确认。看着这对爷孙的合同,记者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甲乙双方愉快而友好达成协议”的画面……

        据主办方介绍,展览涉及近700位我国现当代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及心路历程,仅历史资料就近千幅。此次展出的文献资料,很多都是五六十岁的老物件,其中既有科学家们所在单位的收藏,甚至还包括有他们家人的珍贵收藏。在展览中,还包括有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使用多年的书包、物理学家周培源院士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等珍贵收藏。

        “偶遇”少年闵恩泽,当年给同学留言“为学必先会疑

        闵恩泽院士是我国著名石油化工专家、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他曾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成都人。2008年,在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闵老笑着说,“我回国50多年来,好多事情都变了,就是四川口音没变,”每年,闵老都会回一次四川,看一次成都。采访过程中,他谈起了对川菜的情有独钟,“哪家餐厅哪道菜做得好,我都知道。”他说,自己最爱吃麻辣烫,再吃都不腻。科研工作之余,他还喜欢亲自动手烧菜。采访间,这位成都藉院士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性格使人印象深刻。而在此次展览中,记者竟然与“少年”时代的闵恩泽“偶遇”。

        在展览中,一张田友元的同学留言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这张留言册上,17岁的田友元中学毕业,闵恩泽用毛笔字写下上“为学必先会疑”几个字,笔力遵劲,字里行间的先进思想,使人不得不感叹我国科学家年轻时代便铭刻在心的探索、求实精神。另外,记者还发现不少著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照片。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此次展出了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三人于1966年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的合影。照片里,3人穿着中山装,齐齐望着镜头面带爽朗的微笑。

        据悉,此次展览的现代科学家身影里,有多位科学家与成都“结缘”,其中包括“歼七之父”中国飞机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基达,“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金属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能宽等学术界泰斗的科研故事。

        近千张珍贵资料图,中国现当代科学大事全记录

        展览中,今年已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弯着腰,仔细端详着每一张照片。在看到一张拍摄于1984年的一张照片时,胡仁宇兴奋的指着照片说,“那是陈能宽,我们当年一起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啊,还有高潮!我站在最右边,没看出来吧。”看着老照片,胡老的话语多了起来,“当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负责爆轰实验的工作,在完成原子弹、氢弹的‘冷实验’,但我们的心,都是‘热烫’的。

        在一张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在科学馆前的合影面前,望着照片里的周培源、钱三强等人,胡仁宇站定了脚步,“他们是我的老师,我的前辈。这些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也时常教导我们,国家要强大,就要科技强大。作为科技工作者,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贡献一生。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科技梦·中国梦”的全国巡展分为“撒播现代科学的种子”、“让现代科学扎根中国”、“动荡岁月里的科学人生”等七个章节,展览涉及近700位中国现当代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心路历史,对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方面的历史照片、科研笔记、工作日记、野外考察标本图低等进行了集中展示。而在近千展品中,诸如院士科研手稿、实验日记、演算手稿等珍贵资料,绝大多数都是首次“亮相”。在展览中,集中展现了我国科学发展的大事记。如,中国第一个现代科研机构——地质调查所的早期办公楼图片、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的历史照片、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后场区的集体照、装配和测试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现场图片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

        据悉,这些院士科研手稿、实验日记约半数来自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该工程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启动、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个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性工程。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的各方面资料保存,为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