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道路上的四川城镇化实践

19.01.2015  09:35

  编者按:为深入解读和充分展现四川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强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奋力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战略部署和生动实践,今日起,人民网将陆续推出《四川:加快城镇化建设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系列报道。

  本系列报道共计五篇,第一篇为“记者观察”---《现代化道路上的四川城镇化实践》;第二篇为“省长言论”---《魏宏:下深水解难题,促进四川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篇为“厅长访谈”---《人民网专访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第四篇为“市长说‘城’”---《人民网专访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泸州市市长刘强、内江市市长杨松柏、乐山市市长张彤、自贡市市长刘永湘》;第五篇为“基层声音”---《人民网专访四川省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

  今日推出第一篇“记者观察”---《现代化道路上的四川城镇化实践》。


2013年5月13日至14日,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四川现代化健康发展,集中力量打一场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总体战(《四川日报》供图)


  四川城镇化建设由破冰而纵深推进,已成为解决四川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正由内至外潮涌蜀中大地。

  “现在我们的身份是农民,其实早已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舒坦的生活。”新年伊始,伴随着“嘟嘟嘟”的喇叭声,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大山村麻柳湾公交车停靠点,村民赵元兴正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搬上公交车,准备运到城里批发给商贩。“出门坐无人售票公交,家里自来水、抽水马桶、太阳能、沼气池、电视、冰箱、空调等一应俱全,垃圾收集、村道保洁也有专人负责。”说起如今的生活,赵兴元的幸福和满足溢于言表。

  拥有6.1万人口的通滩镇,2014年入选全国重点镇,是江阳区最大的传统农业镇,江阳区第一产粮大镇,第一产业约占经济总量的40%。抓住泸州市作为四川唯一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地级市的机遇,通滩镇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注重强化产业互动和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辐射引领,实现镇域经济科学、循环、可持续发展。寒冬时节,走进通滩镇开福村,精修的塘坝、新建的渠道,漂亮的敬老院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田成方、路成网、渠成链、树成行、菜成片,产村互融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屏蔽此推广内容不只是在川南泸州。地处川东北秦巴山南麓,拥有中国“四大古城”之称的阆中,作为四川唯一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级市,围绕“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奋斗目标,坚持走“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之路,城市骨架已拓展至50平方公里,建成区近40平方公里,聚居人口超过30万,城市规模、形象、品位在西部县城中居领先地位。农村集镇形成“中心集镇、重点集镇、特色集镇、一般集镇”协调发展的格局。2013年城镇化率达4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作部署迅速启动,有力推进,出台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改革,实施了定向供应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的举措,“五个统筹”“五项改革”顺利推进。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场,四川城镇化建设由破冰而纵深推进,已成为解决四川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正由内至外潮涌蜀中大地,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坚持集约高效、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坚持统筹城乡、更加注重‘四化’同步,坚持制度创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如是说。


2013年5月1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四川日报》供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四川现代化健康发展,集中力量打一场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总体战。

  据四川省统计局监测,四川城镇化进程仍处于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目前四川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全国处于水平比较低的第四梯队,拉低指标的原因,在于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比重和城乡收入差距等5个指标。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对我省而言,无论是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考虑,还是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考虑,都需要特别强调加快推进城镇化。”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称。四川是人地矛盾特别突出的农业人口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在农村。在很大意义上,发展农业,就必须发展非农产业;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就必须推进城镇化。特别是城镇化作为社会结构的重大转换,本身就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重大变革过程,以此为改革的“抓手”,还将会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如何推进?早在2012年末,刚到四川就任省委书记的王东明就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城带乡,使四川城镇化进程更加协调、更有质量。

  2013年5月14日闭幕的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同步规划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同步实现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四川现代化健康发展,集中力量打一场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总体战。

  抓得早,启动快。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后的第二天,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主持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与参会的近7000名官员、学者、企业家“见面”。

  一个《意见》,一个《实施方案》,六大重点工作加五大改革措施:从教育到医疗,从社会保障到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涵盖了城镇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就业到住房,从户籍改革到公共服务均等化,铺平了农民工进城的道路;从新区建设到小城镇建设,从资金筹集到社会管理,提升了城镇的承载能力。其中,一个细节至今仍被与会者反复咀嚼,作为四川在全国首个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出台的实施方案,六项工作和五项改革几乎全部围绕“”来展开。

  屏蔽此推广内容“要让进城人口全面穿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件衣服’,努力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魏宏在这次会上对以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进行了阐述。

  “形态适宜”就是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调控引导的关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产城融合”就是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推进,让城镇具有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旺盛生命力;“城乡一体”就是要统筹好新型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使城乡统筹发展、相得益彰;“集约高效”就是要处理好城镇扩张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与全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四川更强调加快,强调新型,已经从原来的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称。


2013年8月16日,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四川日报》供图)


  时隔3个月,2013年8月1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省委书记王东明亲自点题:要突出“五个坚持、五个注重”,“三个转变”。

  “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坚持集约高效、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坚持统筹城乡、更加注重“四化”同步;坚持制度创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三个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变。

  “五个坚持、五个注重”是认识指南,“三个转变”是行动纲领。其目的是着力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3年9月13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出台《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八条措施》,组建省级新型城镇化发展专业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资金,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12月20日,成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任组长,副省长黄彦蓉任副组长,28个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日报》供图)


  此后仅一天,12月21日至22日,四川召开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和安排城镇化工作。省委书记王东明再次明确提出:要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如今,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四川城镇化建设实现了骐骥一跃,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从泸州到南充,从川南到川北,从安宁河谷到成都平原,在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省城镇与工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正在被改变,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

  2013年,是四川城镇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9%,近10年来首次超越工业化率,终结了城镇化率长期落后于工业化率的历史;这一年,泸州、绵阳、南充三个城市人口突破百万大关,终结了1997年以来,四川除成都外百万人口城市为零的历史。

  终点也是起点。两个终结,不仅引领城镇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同时成为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全新阐释。

  “预计全年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46.3%。”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称,2014年,四川编制完成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国率先出台《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导则》,开展“多规合一”试点,泸州、阆中成功申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277个镇纳入全国重点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1250亿元,预计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43平方公里。特别是全面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创新建立省级统贷融资“四川模式”,争取专项贷款780亿元,建设城乡住房104万套,其中改造危旧房棚户区40.6万户,居全国第二位。


2007年-2013年四川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增幅示意图(《四川日报》卢浩制图)


  到2020年,四川要引导约700万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促进约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35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全面提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

  “城镇化连接着投资与消费,关系着发展与民生,既能催生和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又能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远近结合的重大战略支点。我们要以新型城镇化的思想为统领,下深水解难题,促进城镇化好中求快、持续健康发展。”今年1月1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称。

  魏宏称,中央提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对四川来讲,就是到2020年,引导约700万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促进约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35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全面提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



2007-2013四川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幅及城乡居民纯收入比较示意图(《四川日报》卢浩制图)


  “预计今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称,四川今年将坚持把解决“三个一亿人”的问题作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洞开新城乡!四川城镇化建设将再次破冰前行、纵深推进,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正在越走越宽。(记者陈曦 熊文瑶 王凤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