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雁江千方百计助农增收致富

05.01.2015  21:49

    中新四川网1月5日电 (钟华 吴平华)5日下午,记者在雁江区晏家坝村的绿能精致草莓园看到,红彤彤的草莓犹如闪亮的星星撒满碧天。据了解,面积40余亩的草莓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200人,平均每天收益超过6000元。
  晏家坝绿能公司种植草莓促增收,是雁江区千方百计助农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区瞄准市场,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水利设施,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采取“一村一品”、“一片一业”方式实施规模化生产,培育蔬菜、粮油、水果等有特色的“138农产业”基地,大力实施规模化特色畜禽养殖,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夯实增收致富基础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的风险也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因此提升150元左右。”雁江区东峰镇党委相关工作人员谈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他非常欣慰。
  农田水利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源泉。今年,雁江区紧紧抓住实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机遇,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将“小农水”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将灌溉渠道与水库渠道连通,山坪塘与蓄水池相连,形成塘池渠相连的“长藤结瓜式”水利网络。同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开创了“节水工程与发展产业互促,工程节水与产业发展双赢”的新局面,为全区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该区已投入1155万元,维修整治山坪塘22处,对水库和部分河流堤防进行维修养护。投资294万元,在4个村实施坡改梯32公顷,保土耕作468公顷,种植水保林16公顷,经济林24公顷,修建蓄水池10口,沉沙凼20个,截排水沟3.2公里,田间道路4.7公里。
  “随着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越来越牢固。”该区水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区民办公助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全省推广,成功列为全省19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区。今年,全区预计可实现农业总产值90.5亿元,同比增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189元,同比增1132元,增12.5%。
   打造种植产业特色
  记者在到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采访时看到,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拉运蔬菜的车辆络绎不绝……
  据了解,保和镇已经是雁江区有名的“蔬菜专业镇”,镇上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思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能人作用,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积极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广大菜农的科技意识和种植技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近年来,该区启动了三大蔬菜基地建设,其中依托宰山嘴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丹(山)东(峰)路沿线万亩蔬菜大长廊;依托资阳市志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以辣椒为主的祥符镇万亩辣椒示范基地;依托粮经复合万亩亿元打造的粮经复合豆、芋、椒、甘蓝类轮作模式的特色示范园区。
  此外,目前全区还建成8个已建成粮油高产示范基地,打造了3个总面积超过20000亩的蔬菜基地,建成中和镇明月村300亩的柑桔现代标准化示范园。这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力。
  截至目前,全区已新增专合社113个、家庭农场76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国家级农民专合社2户、省级农民专合社4户、合作社获得商标证3个,新增规模流转1.5万亩。
   扩大畜禽养殖规模
  12月28日,笔者来到雁江区小院镇农田村村民陈汉文家,走进他家的养殖场,只见他正在给场内的“远山鸡”喂食玉米。他一边喂一边高兴地说:“这些山鸡是我增收的宝贝,去年我靠它挣了10万多元。
  据了解,陈汉文3年前就加入了资阳市雁江区远文林牧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扶持,每年免费从合作社领回山鸡苗5000多只,在合作社的指导下,鸡养大后由合作社回收后,如此每年循环。“喂大后由合作社回收,卖鸡不用愁,还不跑腿,到去年我已赚40余万元。今年我的5000多只鸡也快卖了,卖了我又从合作社买小鸡来喂。”陈汉文高兴地告诉笔者。
  陈汉文养鸡致富只是雁江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在整合壮大全区畜牧集团的基础上,以专合社为纽带,积极推进养殖方式由分散饲养转向规模饲养,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广“公司+专合社+农户”和“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实现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一条龙方式发展。
  据了解,目前,全区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246个,打造家庭农场52户,发展适度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650个,规模羊场28个、规模养牛场22个;建成省级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带动全区2万余户农户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