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要求重构和再造现代种业体系
日前,科技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就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做了介绍。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如何推进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改革”的问题时,张来武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重构和再造现代种业体系,现代种业体系的特征应该是商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张来武介绍说,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种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种业强国。从国家竞争的角度,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解决我国现有种业体系小而散的问题迫在眉睫。所以,重构再造一个商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早在2012年2月,科技部就会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以“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做大种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由此拉开了推动种业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创新体系再造的改革实践。为此,科技部发布《生物种业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专项》,统筹国家科技支撑和863计划,部署农林动植物种业专项,组织25个项目。启动实施主要农作物商业化育种项目,已经创制出优质、抗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535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达3.5亿亩,优良动物新品种6.2亿只(头)。
重构和再造现代种业体系必须要把种业成果推广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科技部推动北京国家现代农科城建立了种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技术交易中心,已汇集了各地成果6000项,推介农作物新品种7000个。在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了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种权交易平台,到2013年年底签约合作会员单位达到50家,交易价值3亿元左右。
同时,现代种业创新体系还需要构建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科技部积极策划筹建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种业科技创新基金,促进种业商业化和社会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将种业基金列入优先支持项目。北京建立了通州国际种业园,以“政府搭台、公司运行”的种业产业开发模式,构建种业国际化创新基地。
那么,重构设计之后靠谁来实施?张来武认为,不能靠政府行为,因为种业推广最终是一个市场行为,要靠创新驱动。过去传统驱动主要是靠政府靠投资,但创新驱动的本质不同,是依靠人、依靠人力资本。因此,科技部探索了科技特派员方式,让科技特派员去实施和参与种业体系的再造,培养现代种业体系的新型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