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川“基层施工图”出炉
成都市民在春节期间欣赏文化馆展览的摄影作品。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张扎实的文化民生“顶层设计图”就此诞生。以此为指导,四川省文化部门以现代理念规划公共服务,保障文化“民生”,以现代手段创新文化供给,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提出了详细的“基层施工图”,对基层公共文化从硬件配套、功能延伸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均等化 保障文化民生
【目标】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实现路径】
截至2014年,四川省已建成4000多个高度集成的“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实现了乡村多个部门资源有效整合。承载着村民文化寄托的文化大院,高度整合了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影、共享工程等基层文化资源。自贡市荣县更以美丽新村卫华大院项目为载体,将民俗民风、农家乐园、手工作坊等特色文化项目植入,建成了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园”。而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大省,我省农民工和留守学生(儿童)的数量也为全国之最。为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文化权益,年初起,全省各地便广泛开展了“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文化活动。成都、资阳、德阳等地建设了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学生(儿童)文化之家”等文化阵地,文化主管部门也开设了“农民工网(夜)校”“留守儿童绿色网吧”“农民工读书会”等专项活动。全省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采取上门服务、网络服务和流动服务等形式,为农民工及留守学生(儿童)提供了各种免费“文化套餐”。
四川省川剧院春节期间在澳大利亚巡演时和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合影。
然而,在我省平衡公共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得到实惠的并不只是这一群体。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藏区富民安康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中便投资了4333万元建设了牧民定居文化室1238个。并通过“一馆一团一车”“汉藏文化交流”等公共文化品牌活动、项目,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送进了藏区、送进了农家,使基层群众零距离享受到了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