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 既要"急治"也需"长治"

23.01.2018  08:03

编者按

三人为众,三人围炉,议事说理,评古论今。即日起,天府新论版特开辟“三人评弹”专栏,由本报评论员主持并邀请特约评论员、评论作者参与,就当前人们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分析探讨,以期起到丰富思考空间、凝聚各方共识、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首期关注环保话题。环境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干,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如此才能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敬请关注,欢迎赐稿。邮箱:123tfsp@163.com

抓与不抓大不一样

□本报评论员 向军

“环保督察解决了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在威远县土桥村,一个存在了14年的露天垃圾山,因为环保督察而得到立即整改。类似环保“硬骨头”“老大难”问题,在中央和全省环保督察重拳之下消失无形的事例,还有很多。去年底,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向四川省反馈督察意见,既充分肯定成绩与变化,也直言不讳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全省上下造成很大震动,一波接一波更为严厉的整改行动随之展开。从一朝搬出垃圾山,到“环保依然存在差距”,这提醒人们,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驰而不息。

有人曾用“割韭菜”来比喻环境问题的反复性、复杂性。抓得紧、行动实,一些问题就解决了,压下去了;缓口气、松一松,老问题就反弹了,新问题又“冒泡”了。对此,一些干部群众难免产生畏难甚至悲观情绪。这其实是“只见枝叶,不见树干”。须知,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包括环保督察在内的组合拳迅猛有力、直击要害,推动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于环境保护总体向好的趋势,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对于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我们不能丧失信心。无论是巩固胜果还是破解难题,方法只有一个:狠抓真抓,抓常抓长。此外别无他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整治环境问题,是一项关系长远、关乎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拿出“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抓环保工作,紧抓在手、一刻不松,时时“拂拭”、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赢来并留住让人心情舒畅的绿水青山。

好环境是“养”出来的

□本报评论员 王付永

环境治理慢不得,也急不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环境之病”,没有速效药可吃,光靠运动战、闪击战也不行。“年内消灭荒山秃岭”“一年时间还市民一湖清水”……在一些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几近上限的情况下,地方主管部门的这类表态,虽然是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但也暴露出了急于求成的心态,总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毕其功于一役”,事后才发现,与口号和表态相比,环境治理的难度并不简单。客观地说,透视当下环境治理“急性病”的根源,“病灶”在于乐观有余,没有看到环境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常言道,三分治七分养。环境问题的解决,好环境的形成,既靠治疗,也离不开一个“养”字。对于各类环境问题,因其成因、时间、影响等各不相同,所以在综合治理上,就要灵活运用好“治”和“养”的方法。有的问题“治”要摆在前面,但“治”还不能治本,如果不能立足于“防”和“养”,不能做好预防和调养,那么只是看到了问题的“点”,没有意识到造成问题的“面”和“体”,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顾及其余。只重视了“治”而忽略了“养”,即便“点”的问题一时得到治理,最终还会从他处复发。

所以,在消灭荒山秃岭、还市民一湖清水等问题上,各级部门既要能开出短期的药方,更要能拿出一个长期的全面的“强身健体”计划。只有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在污染防控、环保设施投入、优化产业效能等多个环节上下功夫,环境治理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面对问题别搞“击鼓传花”

□本报评论员 周明华

随着我省环保督察整改力度的加大,一些环境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另一些问题也会不断暴露出来,这既反映了我们执法监管的方式在创新、督察巡查的措施很得力,又说明对于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须产生一种持续的高压势态。当然,环保督察只是我们加强环境常态监管工作的第一步,如何在督察整改后保证问题不反弹,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常态长效机制,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破解的又一道命题。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对一些环境“老大难”问题,各级政府务必要有责任担当,不能轻易将其定性为“历史遗留问题”,将问题转交给下一任,搞“击鼓传花式”的问题传导、矛盾后移。踢皮球,当“二传手”,处理问题拈轻怕重,只会将问题一路“传”大。环保问题,联系你我他,问题得不到解决,受伤的将会是大家。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紧盯问题不放,切实担当担责,拿出把问题解决在自己手中的信心与决心,打几场攻坚战,杀几次“回马枪”。只要我们发扬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就能打胜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环境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面对其历史性、长期性、反复性,我们既不能搞“击鼓传花”,也不能想着“搞一次突击就万事大吉”。最 需要的,就是我们每一任党委政府都树立一种责任意识,既敢于接牢前任交下的“接力棒”,把目标任务记在自己账下,换届不换“责”,又要有在任期内干成几件大事的紧迫感责任感,能解决的问题就决不转交给下一任、后来人。如此接续奋斗,则蓝天白云可期,美丽四川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