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梦人】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

31.12.2020  02:20

编者按:2007年,国家面向普通本科高校本专科学生设立了国家学金,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大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奖学金作为荣誉最高、金额最大,同时也是评审最规范、标准最严格、难度最大的国家级奖学金项目,极大地激发了我校学子勤奋学习、潜心科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坚定了优秀青年学子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信念,并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榜样。

2020年,经过严格选拔与评审,我校121名优秀学生荣获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现以学院(部)为单位,遴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陆续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专栏,旨在展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科大学子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展现科大学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时代风采,凸显科大学子励志报国、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同时,希望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彰显当代中国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更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聆听榜样故事,汲取榜样力量,向标杆学习,与先进同行,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各如星河灿烂,尽放光芒!

我们相信,科大青年学子有梦想、有奋斗、有初心、有使命、有本领、有担当,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人生壮丽篇章!


2020 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7级安全专业古艳同学

      个人简介:

      古艳,女,中共党员,汉族,1998年10月生,四川省三台县人,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7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现任安全1701班团支书、采矿安全党支部副书记。在校期间成绩一直名列专业第一,跟随老师发表学术论文1篇,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现已成功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获奖情况: 2018-2019,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2018-08,第九届“加油!乡村夏令营”优秀志愿者;2018-2020,西南科技大学三好学生(三次);2018-2020,西南科技大学学习成绩优异(三次);2019-05,十佳团支部书记;2019-2020,四川振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学业奖学金(两次);2020-06,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人生格言: 越努力,越幸运!

      经验分享:

转眼间,大学已经接近尾声,回顾三年多的大学生活,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尽全力的自己”。

大一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为了让自己注意力集中坚持坐在一二排;课后主动去自习室完成作业;进图书馆把手机关机……为了锻炼自己,担任班级团支书、加入校志愿者团队……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比赛……。

大二,力争全方面提高。不仅要稳住学习,还要尽可能让自己能力更强,第一次尝试带队做公益,第一次靠近更优秀的团体—党支部,第一次接触科研……。

大三,更专注于专业知识。跟导师课题组有更多接触,沉下心去阅读文献,学习科研软件……。

一步一步,尝试越多,成长越快。

这是三个不同阶段的我,我很幸运,幸运的是遇到了我身边的每个人,幸运的是坚持完成了每件具有挑战的事,更幸运是曾经那个努力过的自己。

师长点评:

古艳同学是一位活泼开朗、乐观向上、乐得“自找苦吃”、永远闲不下来的学生。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在班级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毫无怨言;在公益活动中,无私助人、热心支教、乐于奉献。 希望能够永远保持初心,怀揣梦想,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安全工程系徐中慧老师 

2020 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7级环境专业严笑芸同学

      个人简介:

严笑芸,女,汉族,1999年05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环境与资源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连续三年获得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奖”;累计两次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获奖情况:

2017-2018学年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荣誉称号;2018-2019学年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荣誉称号;2019-2020学年获校级“三好学生”“科技文体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06月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2019-2020学年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人生格言: 越努力,越幸运;越幸运,越努力。

      经验分享: 做行动的巨人

光阴转瞬即逝,回想初入校园时的稚气懵懂,三年的磨练已使我成长成熟。我注定要与这片蜀地结缘,书写多彩的青春篇章。

象牙塔里的我们不仅需要汲取理论知识,更应该懂得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多实践,努力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

在校期间,我曾担任院科技部部长,在向同学们宣传科技活动的同时,自己也积极参与竞赛。我作为团队负责人,先后带队参与了“互联网+”“挑战杯”等第二课堂竞赛分级名录A类竞赛及“三创”等B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累计获得省级7项荣誉,如“2020年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四川赛区二等奖”“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十五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省级三等奖”等,荣誉的背后是一次次失败和重头再来,是对项目的反复打磨,凭借着团队的凝聚力和永不言败的决心,项目一步步走向成熟,逐渐获得评委老师们的青睐。同时,为了提升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也主研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三年以来我热衷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利用寒暑假先后前往绵阳市平武县、梓潼县、遂宁市、射洪沱牌镇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等地,开展了“张家港市沙洲优黄发展现状的调查”“四川境内长江支流水质调研”“缘聚织心,筑梦龙珠”乡村支教夏令营、“沿涪江寻环保故事,护环境弄时代浪潮”社会调研、“绵阳历史建筑保护情况调研及未来发展研究”深度调研、“守一方清水,护百姓健康”农村水质调研等活动。在实践与服务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风貌,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实践事迹被中青网等公众号多次报道,曾获“西南科技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暑假社会实践二等奖”“西南科技大学优秀个人实践报告”“西南科技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暑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笃行鸿鹄标兵”等荣誉。

是这段默默耕耘的时光让我发光发亮,在不断攀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秉承初心,铭记师长的教诲,努力践行西南科技大学“厚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永不言败,在逐梦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师长点评:

严笑芸同学在大学期间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踏实,为人热情,责任心强,严谨细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勤奋钻研,成绩优异;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获得多项省级荣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该同学是一位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愿今后继续奋发图强,为祖国未来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辅导员丁露老师

                                          2020 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7级交通专业刘宇轩同学

个人简介:

刘宇轩,男,汉族,1999年07月生,四川眉山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7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三年专业绩点名列前茅,连续两年综合测评名列专业第一。

获奖情况:

2018-2019学年获“校级十佳励志人物、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创业实践奖、校级科技创新奖、院级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2019-2020学年获“国家奖学金、四川省A级证书、校级三好学生、校级科技创新奖、校级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

人生格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经验分享:

大学这几年,自己受益无穷。其中我最想表达的是两点:学习和实践。

首先在学习上,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此时的我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年龄段,不要为了贪图眼前的享乐而让自己后半生追悔莫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大学生活既不是中学生活的延续,也不能是一种完全的社会生活,大学生活应该依旧保持中学生活的那种精神,把握三个词:好学、慎思、力行,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真正做到“诚朴雄伟,励学笃行”。

其次在实践中:大学不能只是一味的学习,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各种职务、社团活动、志愿活动、各类竞赛,让自己能够快速与大学生活接轨,多方面发展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一件件小事中积累经验。“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不要只说不做,缺失行动力。其实,每天按照计划朝着目标前进,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生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万里江山。

请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一起加油!

师长点评:

刘宇轩同学思想上进,与人和善,作为学生党员, 时刻在学生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上有着自己一套的学习方法,上课效率很高,成绩名列前茅,参加多项学科竞赛,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称号;专业素质较强,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突出;工作责任心强,团队合作意识高,曾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性格开朗,乐观,为人诚实、直率,胸无城府,很易相处。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愿今后继续奋发图强。                                       

---环境与资源学院交通工程系卢国胜老师 

2020 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测绘专业张玲玲同学

个人简介:

张玲玲,女,中共预备党员,2000年9月生,河北省唐山人,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现任环境与资源学院学院副主席,测绘1803班副班长。平均绩点,必修课绩点均位居专业第一。

获奖情况:

2018-2019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8-2019学年院级三好学生;2019.05学年校级五四优秀团员、校级五四优秀团学干部、院级五四优秀班长;2018-2019学年四川振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学业奖学金;2018-2019学年优筑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2019-2020学年校级三好学生、校级成绩优秀奖、校级艺术特长奖;2019-2020学年院级体育特长奖、院级优秀学生干部;2019年全省高校诚信教育宣传作品短片组二等奖;第六届“南方测绘杯”四川省测绘技能竞赛1:500数字化测图一等奖、二等水准测量二等奖。

人生格言: 志当存高远

经验分享:

之前一直认为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直到自己被通知去参加国奖答辩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为了梦想努力。

大一学年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努力争好但没有尽力争一,平均绩点3.75位居专业第二,这让我与校级三好学生失之交臂。于是从大二入学开始便每一堂课都坐在二三排让自己集中注意力,课下自主完成作业不会及时询问老师,期末复习月每天七点半到图书馆几乎没有间断,疫情期间在家课程也没有落下。一个学年的连续式努力让我的平均绩点达到了4.35,多门课程位居专业第一。

课程之余,我也意识到其他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了弥补艺体短板,大二上我选择了更辛苦但可以拿到满分的团体操,校运会积极参加两个趣味项目均拿到了较好名次;参与全省高校诚信教育宣传作品短片拍摄,改良重拍多次之后拿到了二等奖。为了提高专业技能,今年开学积极备战四川省测绘技能大赛,一个半月朝七晚六最终拿到了一、二等奖。与此同时,学生会副主席,班级副班长等丰富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学会许多有用的技能,把梦想照进现实。

当然,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辅导员专业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协同帮助。多与师长们沟通交流是制胜的法宝,他们的精心教导和经验传授让我不但学术上有所进步,也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这次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志当存高远,大三大四学年,我要在学业上稳中求进,在生活中广泛涉猎,努力突破自己的科研短板,成为更好的环资学子。

师长点评:

张玲玲同学,品学兼优、乐观开朗、全面发展。工作中积极组织参加活动,学习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乐于帮助周围同学。该同学是一名素质全面、善于思考、勤奋努力的优秀学生,愿继续向前冲锋。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测绘专业辅导员夏焜老师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矿业工程专(硕士)舒开倩同学

个人简介:

舒开倩,女,汉族,1993年11月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川西锂辉石高效浮选分离应用基础,主持我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重点项目1项,共发表14篇SCI,1篇EI;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平均影响因子约为5,均为中科院分区一、二区Top期刊。参加学术交流会6次,作报告4次,获1次优秀报告、1次报告第一名;合作申请2项关于锂辉石尾矿综合利用的发明专利。

获奖情况 : 2020年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提名奖、国家奖学金(2次)、2019年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

人生格言: 加油呀!向着阳光奔跑!

经验分享:

不顾夏日炎炎,希望能尽快投入学习的我早早的来到学校和同门以及师兄一起查资料看文献。幸于老师的支持,我得以顺利地按照所提方案进行实验探索。在近半年的实验中,我不断地学习,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以及和老师、师兄以及同学们探讨交流,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一步步迈向成功。终于,有所收获。

跨专业的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地方,于是,在每天实验之余,学习专业相关的文献、专业课和仪器操作等。门门课业成绩优良,综合成绩位列年级第二。在校学习之余,我还积极走出校园参加各种专业领域学术会议,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在研究生专场汇报自己的近期工作。我深知,只有走出去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最新的研究级成果,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取灵感以迸发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研究。

四载春秋,冬夏轮回,怀揣感恩,感恩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专业的科研平台,感恩徐龙华教授的知遇之恩和耐心的教导,感恩一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们。经过种种磨练,我变得更加成熟坚毅,我明白如何把握好自己的青春,我更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过去的成绩已经过去,我没有停止步伐,紧紧围绕着初心,我继续前行。

前路漫漫,愿与君共勉。

师长点评:

舒开倩同学在校期间积极上进,严于律己,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科研方面,认真专研,脚踏实地;学习名列专业前茅,获得多项奖学金;积极参加各项服务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位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愿今后继续发奋图强。

——环境与资源学院矿业工程系徐龙华老师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矿业工程(博士)吕娟同学

个人简介:

吕娟,女,汉族,1992年12月生,甘肃陇西人,中共团员,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通风除尘与净化,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SCI 2区以上论文2篇,发明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

获奖情况 :

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西南科技大学1等学业奖学金。

人生格言: 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经验分享: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不一样的是出彩的方式和类型,我算不上分享经验,就简单分享几条在学校里小建议,若有所得,将是我的荣幸。

(一)请相信,最好的大学在你们的心中。大学是一个炼炉,刚入校的我们都是未经开发的原矿,经过长期锤炼磨造,有的同学会洗净铅华,成为最耀眼的钻石,而有的同学,可能碌碌无为,掉入光阴温柔的陷阱,成为点缀。你想成为怎样的大学生?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让自己有一个目标,用勤奋书写青春,让知识改变命运。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要建立赫赫之功,需要从这里开始。就算想做一个吃货,也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吃货。

(二)利用学校资源。不管是图书馆、校园网上的学习资料,还是各类的学术讲座,都是大家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才会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畅通无阻。

(三)永远保持热情。对待学习的热情,对待生活的热情。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富有激情,也最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刻,对待学习和生活,请保持一份热情,保有一份对知识最热切的需求和对新生活最纯粹的渴望。

(四)锻炼身体。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前,都需要一份健康的体检报告,西科大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锻炼场所和设备设施。

(五)做好准备。有人说,大学生活不像炒菜,要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开始,每刻都是一场直播;也有的人说,读书就像吃菜,桌上什么菜都有,吃到什么,就是自己的本领,但更会青睐拿着工具的人。在课余,多读导师研究领域的文献以及相关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导师、师兄师姐多沟通,多读文献,早做实验,早发文章,多做项目,耐得住寂寞,做的了冷板凳,为你人生简历添加重墨,完成自己的初衷,交给学校、导师一份完美的答卷。

师长点评:

吕娟同学在学术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在生活中,活泼开朗,乐观向上,自立自强。既然不甘平凡,就保持初心,好好努力。

——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海焱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矿业工程(硕士)陈秋菊同学

个人简介:

陈秋菊,女,汉族,1987年06月生,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合作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中科院JCR1区6篇。以第二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项,第三发明人申请专利1项。

获奖情况:

2020-2021学年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2019-2020学年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提名奖、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学鸿鹄标兵”称号;018-2019学年获学业奖学金三等奖;

人生格言: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经验分享: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让我受益无穷,对学弟学妹们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大家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来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常去那里,随意翻翻,无论是专业书还是课外书,你都会有所收获。因为学习是最低成本的增值。

第二,要确定一个目标,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为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并且绝不能轻言放弃,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第三,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所谓“专业无冷热”  ,不要因为你所学的专业不好或冷门而闷闷不乐,每一门专业都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要改变态度,认真对待,相信你会在你的专业里闯出一片天。

成功不是因为别人走你也走,而是在别人停下来的时候,你仍然在努力前行!

师长点评:

陈秋菊同学在校期间不仅刻苦钻研科研学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兼顾家庭重担,实属不易。但该同学从不叫苦,始终保持积极上进,乐观谦和的态度,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在研究生期间,成绩始终名列专业前茅,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荣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回头看陈秋菊同学获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都与她本人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愿陈秋菊同学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不断学习、拼搏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分析测试中心马国华老师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矿业工程(硕士)丁威同学

个人简介:

丁 威,男,汉族,1995年10月生,湖南益阳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生。在校期间发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和EI论文1篇,取得国家级竞赛奖4项,主持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

获奖情况 :

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团员、鸿鹄表彰大会-创新标兵。

第二、三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 三等奖和二等奖,第四、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 三等奖和二等奖。

人生格言: 人非困厄而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经验分享:

具体的谈谈实验和论文,首先在实验前期需要有充足的准备,理论基础很重要,实验环境也需要提前熟悉最好是熟练掌握,实验数据的重复性往往也很重要,要选择可以匹配实验任务的数据。实验过程可能会失败,但是就是在调试中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实验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才能进行。做完实验之后要认真的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合理保存,思考是否有提升改进空间,耐心冷静反复推敲琢磨做到精益求精。对于写论文,需要平时的积累,要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着手论文的写作,正确阅读论文不是把所有的文章都精读,要学会选择,特别是在已经定好研究课题的情况下,再读文章不能一字一字的查,一字一字的认,可以先看题目,摘要和结论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再看是否和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对于这类相关的文章可以选择精读,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快速的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在科研道路上给予我很多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这次获奖代表的不只是一项荣誉,也是学校对我的关怀和激励,这一切都将鼓励我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昨天和今天的荣誉已随时间的前行而终将成为历史,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代表将来,我不能满于现状,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把今天的荣誉化作不竭的动力去开拓新的征程。今后读博的日子里我将始终践行优秀的学习作风,不断探索,之后的道路会有挫折,会有阻力,但是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走每一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要坚定的朝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在科研上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在毕业之后的工作中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也希望每个人能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梦想。

师长点评:

丁威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踏实,为人热情,责任心强,严谨细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勤奋钻研,成绩优异,成果显著;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该同学是一位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愿今后继续奋发图强,为祖国未来的矿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与矿物工程系肖军辉老师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矿业工程(硕士)彭杨同学

个人简介:

彭杨,男,汉族,1996年03年生,四川德阳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生三年成绩名列前茅,以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获奖情况:

国家奖学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并且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学金。

人生格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经验分享:

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是两个关键的提升板块。

首先,学术水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水平的学术产出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理论积累基础上的。阅读专业内高水平文献是快速提高自身理论基础与思想境界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读文献了解到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从中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与导师的沟通交流,不论是试验过程还是写作论文过程,不应该 “怕老师找”,而要做到“主动找老师”。和老师的良性互动,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研究中的困惑,论文写作也能得到很好的指导。

时间管理对我们平时协调科研与生活,我觉得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而在于能够很好的自律。能够自律,才能执行好我们的时间规划,尽管研究生期间事情挺多、科研任务偶尔会比较重,但是提早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也能很好的协调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师长点评:

彭杨同学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能根据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有关学术论文,给自身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与矿物工程系肖军辉老师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9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杨洁同学

个人简介:

杨洁,男,汉族,1996年11月生,重庆渝北人,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9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川西锂辉石浮选尾矿综合利用;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2篇。参加学术交流会并作报告1次,撰写2项关于锂辉石尾矿综合利用的发明专利。

  获奖情况 : 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人生格言: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经验分享:

2019年春,西南科技大学给了我一个继续求学的机会,我被录取为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让我可以继续学习深造。

在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同门和其他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不断对自己所提的试验方案进行探索。在大量的实验中,我不断地学习,积累大量的失败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试验配方,并调研文献,找寻失败原因,以及和老师、师兄以及同学们探讨交流,终于,有所收获。所以失败对我来说是好事,可以让我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重点是不要自暴自弃,要始终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成功。

在校学习之余,我还积极走出校园参加各种专业领域学术会议,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我深知,只有走出去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最新的研究级成果,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课余时间,我也喜欢从事体育锻炼,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放松,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学会适当放松也很重要。

最后感恩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专业的科研平台,感恩徐龙华教授的知遇之恩和耐心的教导,感恩一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们。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师长点评:

杨洁同学在校期间积极上进,严于律己。科研方面,认真专研,脚踏实地。积极参加各项服务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位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愿今后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环境与资源学院矿业工程系徐龙华老师 

(刘芳池    编辑)(环资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