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通报:德阳、宜宾等城市黄标车淘汰落后

28.11.2014  12:32

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向18个重点市(区)政府通报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督查情况

11月27日,环保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简称督查中心)在成都召开成渝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督查意见反馈会,向成渝城市群18个重点市(区)政府通报督查情况:成渝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础不扎实、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够硬、落实不够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今年以来,为督促成渝城市群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先后对重庆、成都、绵阳、德阳、长寿等18个重点市(区),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明察暗访和综合督查。

问题:政府部门被动应付多、主动参与少

建议: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环保机构向乡镇延伸

督查发现,成渝城市群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一些政府部门被动应付多、主动参与少,履职不到位,重点项目推进不力,尚未形成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大气污染防治与国家要求相距甚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成效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自贡市、广安市、德阳市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作总体较差。由于多数城市街道、乡镇未建立环保机构,大气污染防治压力无法层层传递到基层,加之没有切实研究解决秸秆出路问题,露天焚烧问题突出。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未落实专门工作人员,工作推进无实质变化。

督查中心建议:各城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大气污染防治,落实政府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改变推进工作协调难、完成任务应付交差的现象;各城市要切实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在资金、技术、法制和队伍方面的保障。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加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和新技术应用的资金补助;各地要及时制订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法规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排放标准;将秸秆禁烧任务全面落实到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社,防止出现监管死角。

问题:城市建设摊大饼、挖山填湖、高密度扩张模式没有根本转变

建议:规划应统筹考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督查发现,各城市的规划部门普遍没有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分工体系,城市建设摊大饼、挖山填湖、高密度扩张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对城市生态廊道、通风走廊的规划建设普遍考虑不足。一些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地下管线工程预见性、系统性、整体性、兼容性考虑不够,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加剧扬尘污染;各城市未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性特点,建立城市间相互协作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秸秆禁烧、跨界大型交通工程扬尘控制、大型高耗能企业建设选址等方面,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对企业的环境监管还不到位,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弄虚作假和整改不到位等问题。

督查中心建议:各城市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统筹考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始终将调结构转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搬迁与转型升级、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总量、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综合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业园区和大气污染重点企业要合理选址布局,避免对城区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问题:建筑扬尘控制不力, 黄标车淘汰滞后

建议:统一制订符合要求的工地防尘规范

督查发现,成渝城市群的扬尘控制、机动车污染治理、加油站油气回收等工作进展缓慢。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控制普遍不力。黄标车淘汰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多数城市中心城区没有划定黄标车禁行区域。 截至今年10月,四川省仍有德阳、宜宾、泸州、广安等12个市(州)尚未投运机动车环保检测线。 工程车辆污染治理,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督查中心建议:各城市统一制订符合要求的建筑工地出口洗车池、冲洗设施与回用水设施建设规范和场内道路硬化、围挡设置与遮挡覆盖规范,防止不同工地的防尘设施五花八门,难以监管。工地扬尘监控摄像头要专人动态监管,防止成摆设,加装从工地进入城市的市政道路扬尘监控摄像头,有效防止工地泥土进入市政道路。在城区入城路口处建设脏车强制冲洗设施,防止脏车入城。在火电、钢铁、水泥等大宗物料运输行业,推行管道密闭运输或铁路、水路运输,减轻公路物流扬尘污染;各城市加快建设投用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划定城区黄标车禁行区域。各城市要探索中心城区车辆限号行驶管理制度,推广充电汽车或有轨电车,加快城区充电桩规划建设,逐步将主要在城区行驶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改为电车,从根本上缓解城区机动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