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查处环保国土系统窝案 涉职务犯罪200余人

19.02.2014  18:23
核心提示:2013年安徽省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125人(其中厅级干部14人),同比上升73.6%。重点查办了环保、国土领域窝案串案。 近日闭幕

2013年安徽省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125人(其中厅级干部14人),同比上升73.6%。重点查办了环保、国土领域窝案串案。

近日闭幕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年,安徽省检察院共查办贪污贿赂犯罪1575人,同比上升12.8%;渎职侵权犯罪486人,同比上升35.8%。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查处的安徽国土、环保系统的窝案中,立案侦查涉及环保领域的职务犯罪133人,涉及国土部门工作的职务犯罪74人,两系统共涉职务犯罪200余人。

2013年底,安徽省检察机关从一起举报线索入手,查办了该省环保系统案件160余件,涉案人数133人,包括一名涉嫌受贿600多万元的安徽经信委副厅级干部,还包括该省环保厅一名正处级调研员、厅污染防治处一名正处级调研员等20名处级干部,以及8名区县级环保局的一把手局长。

该窝案引发当地环保系统震动。“人员无论从数字来看还是从分布的地域来看,应该是这么多年不多见的,人员大部分是在环保系统,而且安徽16个市基本上是全覆盖的。” 安徽省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处长兰松对外表示。

与涉案人数和区域之广相应的,是窝案的特征明显。据悉,在安徽和县环保局所涉案件中,该县环保局的领导班子成员,从局长、副局长到办公室主任,只有一位没有受到司法追究。

安徽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发布后,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在参与分组审议“两院”报告时表示,此133人中还包含了其他部门的人员,环保部门的职务犯罪实为47人。“我对47人这样的数字,很有压力。”他说。

知名环保人士,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微博)认为,环保腐败多发的原因在于环保方面寻租空间较大。“在审批、执法环节都会涉及大的经济利益,从而有空间出现寻租现象。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会建设大的工程,涉及大的财政资金。”他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则直言环保方面现在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政府部门不作为是造成腐败的原因。

安徽省检察院参与办案的人员称,该环保系统的职务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环保资金发放,环评结果影响,环境监察执法、排污费收缴和环境工程发包五个方面。

 

同环保窝案一样引发震动的,还有自去年7月起发酵的当地国土系统窝案。该月,当地国土厅(原)厅长陈良纲被调查,8月被宣布免去职务。同时被调查的,还有该厅多名干部。

2013年下半年,安徽国土系统即开展大整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当地国土厅获悉,从2014年起,当地将每年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督查,省国土厅会同有关部门在一季度赴各地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分配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同时,吸取经验教训,为增强干部“抗腐”能力,该省将实行国土干部“换岗”交流的举措。根据要求,国土局长5年以上原则上轮岗、8年以上必须轮岗,副局长8年以上原则上轮岗、10年以上必须轮岗,重要的科室负责人3年以上必须轮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