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玫瑰赏海棠 华蓥脱贫巧打“绿色牌”

21.10.2016  14:06

 

□记者 吴平
    10月9日,华蓥市禄市镇“百万玫瑰”景区旁,当地村民周姐新开饭店的牌匾还没挂上,顾客已经络绎不绝。“饭店是国庆前连夜装修好的,景区建得好吸引人,加上今天是重阳节,生意不火爆都不行。”周姐笑着说。
    禄市镇镇长王建介绍,该镇有“百万玫瑰”和“海棠博览园”两个观光景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紫薇等苗木,业主以保底价收购,不仅助力脱贫攻坚,壮大了集体经济,还成为该镇产业转型的奠基之作。
绿色发展谋转型
    华蓥市是地质灾害、渠江洪涝灾害多发区,又是旱山区和采煤沉陷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四川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该市扶贫移民工作局副局长唐协建介绍,生态恢复需要漫长的修复期,但村民的生存发展不能等。对此,华蓥采取“应急搬迁+工矿废弃地复垦”“绿色发展转型”两手抓的方式,推进扶贫工作。
    今年,对于受地质灾害和洪灾威胁,没有水源的356个村民,当地已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原定2017年开工的涉及980人的项目,现已全面开工,力争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华蓥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为3.17亿元,复垦总规模为8568.41亩。目前,第一批已完成复垦耕地1001.34亩,林地1069.9亩,农村道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设施农用地66.55亩。 

    在产业转型上,禄市镇起步较早。“红光厂等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建起的一批工厂已经搬离,火车站也撤离了,一些原本在厂矿打工的村民因此失业。”王建说,那时起,禄市镇全力推进蜜梨种植,这为此后引进景区业主提供了基础。“景区业主能选择在此投资,既看重这里交通便利,政府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又因为我们的蜜梨观光采摘旅游线路已成气候。在本轮脱贫攻坚中,因为有公司支持,一些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能以托管、包销、分红等方式脱贫,并避免返贫。
    “生态资源是家底,如果家底都被掏空了,再怎么谈发展都是空中楼阁。”天池镇伍家坳村村支书蒋文彬说,以前村上有很多小型石灰石生产厂,一年到头粉尘飘散,对空气的污染很大。现在,几个石灰石厂都安装了吸尘器,对粉尘空间进行密闭处理,并实施湿化作业,将其对旅游项目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村里还打通了从天池湖到禄市镇景区的自驾通道和骑行通道,600亩的石漠化山地上,将遍种李子树,届时环山游、森林康养项目将成为村民的增收来源。
提高标准防返贫
    锁定摘帽任务,华蓥市今年已投入7.87亿元。目前,该市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42%,预计年底可实现5428名贫困对象脱贫,6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县如期摘帽。
    10月9日,双腿残疾的华蓥市伍家坳村贫困户杨远文正在打扫猪圈。杨远文说,他曾经靠种玉米攒钱买了小猪,但遇到猪市不好,血本无归。通过扶贫项目,他下狠心买了一头母猪,有了循环再生产的能力。现在,他家猪圈里有几十头存栏生猪,已经有了几万元收入。
    杨远文的经历给扶贫部门带来了启示:如果保障、帮扶标准低,村民抗风险能力就低,很容易返贫。今年以来,华蓥先后3次调整标准,将贫困低保对象的保障金由150元/月调至300元/月,为广安市最高标准。
    《四川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方案》实施对象不包括已脱贫的村民,但华蓥将方案实施周期延长为三年,并拿出400万特困帮扶基金以及每年60万惠民帮扶金,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特殊补偿、医疗救助等仍然覆盖不到的自费部分给予资助,符合条件的村民将实现“零支付”就医。
    这么多财政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会不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后劲?“不会。”唐协建说,在就医保障上,保险金仍然是大头,上述基金仅在符合条件时才支付。而贫困户一共只有8000多户,据估算,支付总额最多不会超过200万元,对市财政影响大不。“但对贫困户来说,却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记者手记
着眼长远防止返贫
    “生态资源是家底,如果家底都被掏空了,再怎么谈发展都是空中楼阁。”采访中,伍家坳村村支书蒋文彬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是家底,也是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保障。绝大部分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以致于要在医疗保障上面花重金、下血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华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应急搬迁+工矿废弃地复垦”“绿色发展转型”的方式扶贫。同时,为了提升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华蓥还着眼长远,采取了提高低保保障金、设立帮扶金等措施,防止贫困户返贫,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这些创新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