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当今文坛谁能为红楼梦续书

18.12.2013  17:2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旷古悠久,文明程度长时间处在世界第一位。而《红楼梦》以它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政治隐喻性,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历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四川省委组织部主办,四川弘道经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二期“干部大讲堂”于2013年12月17日在成都市金牛宾馆大礼堂开讲。四川省委组织部深知学习历史,学习《红楼梦》的重要性,特邀原文化部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莅临第十二期“干部大讲堂”,为省直机关90多个单位120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带来“红楼梦中的政治”的专场讲座。

      半部《红楼梦》震动天下

      王蒙说:“半部《红楼梦》震动天下!”也许是有意为之,曹雪芹曾在卷首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黛玉葬花的无奈,曲高和寡的悲哀,引得无数专家、学者前仆后继,研究考证,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红学派”。《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关于书中意旨、思想依然是众说纷纭。终于,王蒙来了!以他一甲子的文学修为,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析《红楼梦》中的无穷蕴味!

      谈起王蒙,就不得不提《红楼梦》,二者之间有着颇深的渊源。年近耄耋天年的王蒙,如此高龄再度出山,既是应了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的邀请,也是研读《红楼梦》六十年后的一次专业分享,更沉淀了他对此书无比的挚爱。王蒙此次讲座无关诗词、歌赋、爱情、戏曲,只论书中隐喻的政治主题。

      红楼梦隐喻的政治

      王蒙说:“毛泽东研究红楼梦里面的阶级斗争,但是曹雪芹不见得知道有这个。如果曹雪芹地下有知,一定会吓坏的。”王蒙认为《红楼梦》隐喻的政治主题,也是中国历史的政治主题。它必然是一个盛极必衰,兴久必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过程。《红楼梦》贾家的衰亡,是背景资源的耗散、政治资源的耗散、人才资源的耗散,文化的危机共同造成的。纵观中国历史,又何尝不是呢?

      点评书中人物:贾母以贬低自己为乐

      王蒙熟读《红楼梦》六十载,对书中人物性格熟稔于心。他评价贾母很有心计,绝非善类,以贬低自己为乐;平儿是人臣模范,中庸平和,美善却失真;贾宝玉不能为世所用,难以融入当时社会体制,对“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一套有着切齿之恨;王熙凤是精明能干,杀伐果断的代表。但她以权谋私,欺下谄上,最后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现场互动:只缘伤心事,不敢立花前?

      王蒙人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他曾是上天的宠儿,也是弃儿。他被万众读者追逐,也被放逐新疆长达16年。如果说林黛玉是“只缘伤心事,不敢立花前”,相信王老的伤心事也不少,但随着年岁渐长,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终有聚散。针对听众提及的伤心旧事,王蒙并没有三缄其口,反而侃侃而谈,林黛玉的伤心之花在他心中不过是昙花罢了。

      引发思考 谁能为后半部红楼梦“附骥尾”?

      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性:犹太民族拥有极强的教育意识,日耳曼人具备严谨、认真的民族精神。当代著名武侠作家凤歌借书中人物之口说:“音乐本是西方之长,东方之短。”我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仅凭极其少量的旋律(词牌名等),就创造出了数以百万计、传承千百年的经典词句。不得不说,汉族的特性之一就是文学。而曹雪芹仅凭半部《红楼梦》就已然屹立于汉族文学巅峰。那么,自高鹗之后,又有谁能真正的为《红楼梦》“附骥尾”呢? (侯旻昊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