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国与非洲“非爱不可”
应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和南非总统祖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津巴布韦,第二次访问南非。期间,中方将宣布支持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深化中非务实合作的一揽子举措。习近平主席此行,必将进一步深化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推动中非友好合作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11月30日,抵达津巴布韦前一天,习近平主席在津巴布韦《先驱报》发表题为《让中津友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的署名文章。文章重申,巩固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的基石,永远不会改变。文章提到,旅居津巴布韦的华侨中有一个名为“非爱不可”的妈妈团体,正在用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中津有谊的“现在时”和“将来时”。“非爱不可”,这个温馨浪漫的名字,又何尝不是对中国与非洲国家与人民间关系写照!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期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历史上,中国与非洲各国都曾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也都是在反帝反殖斗争中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与非洲各国始终相互扶持,携手并进,共同的命运将中国与非洲紧紧地联接在一起。
自1963年起,中国持续50多年派出援非医疗队,帮助非洲30多个国家人民解除病痛,一同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还大范围援助非洲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今,中国援建的公路、铁路、机场、体育馆、会议中心等遍布非洲各地,著名的坦赞铁路永远见证着深厚的中非友谊。中国还向非洲派出维和部队,实施亚丁湾护航,有力保障了非洲的社会稳定。非洲各国人民也给予中国很大的支持,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在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冷战结束后,在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封锁的斗争中,非洲各国给予的大力支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隔重洋,相距万里,阻不断中非之间的深厚情谊。正如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所强调的,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非洲各国人民也正在为早日摆脱贫穷落后,争取可持续发展而奋斗。全新的历史阶段,共同的历史使命,中非合作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非洲各国在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国家整体弱势的当今世界,中国与非洲各国不仅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国坚定地支持非洲各国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新的形势下,中非更需要紧密团结,共同推动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经济建设奇迹,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援助非洲各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建设援助逐年扩大,大幅增长。中国经济也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非洲独有的经济优势和广阔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非经济高度互补。中非经济合作,不是单向度的殖民主义掠夺,而是致力于双方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当务之急,是将这种巨大的合作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阐述了中国坚持世界文明多样、平等、包容的主张。中非双方,文明历史不同,人民肤色不同,双方的教育、科技、人文交流空间广阔。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历史的中国人民,有足够博大的襟胸,尊重、欣赏、理解和包容非洲文明。深厚博大的中华文明,也必定会对非洲文明发展有所借鉴。
中国与非洲,非爱不可!
(本文来自察哈尔学会。作者王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