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玉米高库存的关键在于减少增量
原题:玉米再平衡关键在去增量盼出库抓紧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4月7日~8日,政策变革、供需巨变、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去库存时机节奏把握、实现国内玉米供给再平衡,成为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玉米市场年会的热议话题。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玉米供给宽松,国内玉米库存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实现再平衡的关键在于减少玉米增量,同时建议尽快确定临储玉米出库、去库存的有关政策,以抵挡未来几个月的替代品进口,换取更多消化库存时间。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粮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总量与质量、品种与结构、成本与效益、需求与资源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依照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区域布局的大思路,推进玉米带和畜牧带结合,以 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调整布局,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玉米大豆轮作。”谈到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途径,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2015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相比2003年增长58%,扩大2.108亿亩。多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总量在5000万吨上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玉米价格承载了太多的重任,临储价格长期高于玉米市场价格,导致更多国内边际土地被用来种植玉米,进而施用更多的化肥农药,同时也导致土地流转费用变相提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尚强民表示。
尚强民认为,破解玉米高库存的关键在于减少年度玉米增量,如果玉米增量控制不住,库存也就减不下去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核心即是让市场价格反映供需状况,通过低价抑制生产。
2016年,农业部力争在东北四省区调减1000万亩玉米,折合玉米产量约500万吨。“镰刀弯”区域玉米调减面积的数量,对控制玉米增量、减少结余库存、加快玉米去库存至关重要。
谈到东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重点放在大豆玉米轮作方面,通过政策引导缩小大豆玉米的种植效益差距,改种大豆既能够养地,又有利于实现玉米市场的再平衡,而杂粮的改种应当保持合理的水平。
据了解,截至目前,2015/2016年度东北临储玉米收购已突破1亿吨,而国内玉米总库存量也处于历史新高水平。在今年新粮玉米上市之前,年内玉米去库存执行时间已经非常紧迫。
谈到国内玉米去库存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之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专家表示,之前玉米临储收购的时间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4月底结束,每年新粮上市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留给消化库存玉米的时间只有5个月,去库存必须以时间换取数量。
“当前,全球玉米供给形势宽松,国内国外玉米价格互为利空,国内玉米去库存的时间往后推一个月,则南方饲料企业就会多用一个月的进口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如果国内库存玉米出库政策迟迟不出台,会导致释放库存时间节点延后,替代品进口仍有机会大量大量到来。”从事玉米研发、贸易多年的大连新希望圭泽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杲修春说。
著名投资人、前中粮集团风控总监费费忠海则认为,出库玉米在价格上,要有挡住进口高粱等替代品的价格优势,方能夺回这部分市场,这也是国内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要迈下的第一个台阶。(记者 赵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