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玉林狗肉节争议:背离公共事件讨论的正常轨迹
□华西都市报特约评论员李劭强
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讨论,才能遵守讨论的边界,尊重权利的边界,避免讨论成为一种冲突和对抗。
没有了问题意识和理性态度,在公共讨论中就可能陷入一种情绪化和偏见。
21日晚,广西玉林市江滨新民路附近的狗肉馆,几名爱狗人士与当地食客发生冲突,导致一名食客嘴巴处流血。事件引发附近民众聚集,而冲突双方亦被警方迅速带离。随着爱狗人士的实地介入,玉林狗肉节上的新闻越来越多。(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06版)
狗肉节可不可以讨论,需不需要关注?当然可以讨论,可以关注。即便,承认吃狗是一种权利,是一种自由,如何吃,如何吃得文明些,也都是可以讨论的,这是一个有关社会文明的话题。所以,那些爱狗的志愿者,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无论他们的态度在吃狗者看来是多么怪诞,他们都可以对狗肉节“指手画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说出自己的建议。这是他们的言说权利。虽然,他们离玉林的生活可能很远,但他们的声音也有倾听的必要,他们的用意可能是让社会更文明。
同样,对于那些热衷吃狗者来说,他们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喜好,表明自己的观点。虽然,吃狗在一些人眼中是野蛮的,不可理喻的,但是,作为一种饮食传统,想以一种道德上的喜好完全禁止它,显然也不太可能,而且也显得粗暴了一些。如果说,吃狗是一种不文明的话,以道德的更高标准要求人们,甚至是强求人们放弃吃狗的习惯,也是一种不文明。
当双方认识到狗肉节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公共话题时,最理想的情形是心平气和地讨论,而不是以各种偏激的方式,来逼迫、胁迫对方。这就要求在讨论时有两个基本的意识。首先,是问题意识。很多时候,人们貌似在讨论一个公共事件,可事实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争论的激烈,人们通常忘记了到底在讨论什么,到底什么才是讨论中的核心议题。就像玉林狗肉节的讨论一样,人们忘记了完全不吃狗是不可能的,完全禁止别人反对吃狗也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议题——如何让饮食更文明,却被忽视了。此时,讨论该如何收场呢?
当然,问题意识产生后,还应以理性的态度使之贯穿讨论的始终。在面对公共问题时,即便内心是气愤的、愤怒的,也应该克制这种愤怒,节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思考和表达纳入理性的轨道。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讨论,才能遵守讨论的边界,尊重权利的边界,避免讨论成为一种冲突和对抗。否则,问题意识便会模糊,人们对问题的关注就会被愤怒的情绪所干扰、替代,忘记了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以及该如何说、如何做。
没有了问题意识和理性态度,在公共讨论中就可能陷入一种情绪化和偏见。这时,人们往往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时甚至固执到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的程度。结果,问题的讨论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便转化为群体的对立,转变为暴力的对抗,至于人们为何进行讨论和表达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在讨论中败下阵来。如今,关于玉林狗肉节的讨论就给人这样的印象。这显然背离了公共事件讨论的正常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