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老兵亲述:曾飞越驼峰 率队救出10名遇险飞虎队员

28.09.2014  13:15

    口述实录

    “几年前我就跟老伴商量好了,等咱俩去世了,就把身体捐给医院。老伴去年走的,遗体已经捐了,我却一直活着。前段时间就去医院问过能不能捐活体嘛,他们都不敢要。

    9月16日上午10点,和平时一样,在位于成都肖家河沿街的一处民房中,102岁的李仕安眯着眼睛养神。曾经的辉煌,早已随着时光渐渐淡去。只有当我们走近老人的身边,波澜壮阔的抗战故事,才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他的大部分邻居都不知道,70年前他率队在凉山雷波县,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到美军“飞虎队”失事战机,并成功救出10名美军机组人员。

    当过测量员 考进黄埔军校成都分校

    李仕安是彝族人,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李仕安从小懂得汉语,读书勤奋,聪明过人。

    1930年冬,李仕安在成都考入四川陆地测量学校(相当于是中专学校),并在该校地形科毕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李仕安在四川陆地测量局任测量员。由于川军亟需地图绘制人才,李仕安进入川军部队暂编一师作了一个上尉测绘员。上级见他才华出众,不久改任他为上尉参谋。

    1935年,蒋介石入川,为削弱地方军势力,首先整编四川部队。李仕安所在的暂编一师被裁,他成了编余军官。当时,川军从排长至团长,减编军官达1万多人。“这一裁军,好多军官失业。没啥手艺,只有枪,直接就落草当了土匪。

    李仕安说,整编部队让蜀地大乱。四川省主席刘湘为此寝食不安,与南京方面商妥,在成都开办黄埔军校成都分校,以安置一部分编余军官。那时,大多行武出生的军官都是五大三粗,斗字不识。李仕安读过书,自然一举中的,以优异成绩编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第一期(同时成为本校第十期)学员。

    1937年从军校毕业后,李仕安经人介绍,到邓锡侯部127师381旅任上尉参谋。

     亲历大轰炸 在雷波筹建彝民抗日军

    1939年夏,李仕安来到成都,找军分校二期同学张育儒营长谋个工作。正好赶上日机轰炸成都,火烧盐市口。

    李仕安所在的担架营,经常参加抬伤亡者的工作。见到川人同胞在日机的大轰炸中死伤极大,血气方刚的李仕安对日军的暴行刻骨仇恨。同年冬天,李仕安和一名彝族朋友,准备在家乡筹备彝民抗日军,并与朋友一道向上级说了打算。

    得到上级肯定后。李仕安等人回到雷波,开始筹建中国国民党四川省大小凉山党务委员会。李仕安任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卢占鳌任筹委会主委。几个月后,一个有着黑彝、白彝党员200多人,并通过他们组织起的1500人彝民抗日军初具规模。李仕安自任教官,负责操练队列,学习军事知识。

    “中国国民党四川省大小凉山党务筹委会”的牌子,挂在雷波县省立边疆民族小学校的大门口。彝民抗日军联络处也设在该校,李仕安还被四川省教育厅委任为该校校长。就在彝民抗日军紧张筹建时,卢占鳌因枪支走火不幸意外死亡。李仕安独自挑起重担,一人担当起了大小凉山党务筹备委员会主任兼彝民抗日军总负责人。

    后来,因国民党政府供养不过来,彝民抗日军之事只好不了了之。“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带着兄弟们上过抗战一线,真刀真枪地和鬼子干两仗。”说起那段经历,李仕安至今遗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