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行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机制,率先打造出了《西南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规范》和《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专业规范》两部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为高等学校轨道交通工程人才培养创立了标准。
一条思路:深化校企协同,服务行业需求。一是在前期探索阶段,紧密结合国家体制改革项目的实施,实地走访调研了铁路总公司、北京铁路局、广州地铁公司等多家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了解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二是在深化讨论阶段,学校于2012年召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论坛,70余家董事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相关规范进行了深度交流。三是在规范制定阶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注重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四是在成果应用阶段,两部规范符合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特点,得到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与其他高校广泛关注,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和80余所高校学习借鉴,还有部分高校要求大批量征订规范书籍。
两个方向:培养行业人才,打造领军人物。学校对接行业需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把握培养规律,分类定制培养规范。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力求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规律,满足行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规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包括了获教育部批准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15个专业人才培养规范,试图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工程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大特色:课程与国际接轨、培养模式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认证。一是培养方案中,在专业核心课程的体系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积极与国际接轨,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先进人才培养经验,充分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国际的、前沿的学科知识融入课程内容,最大限度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人才的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二是打破传统观念在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束缚,创建了两个体系(“4+X”系列和“3+X”系列)、五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行业对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需求;三是依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试点开展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合格认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认证标准、认证流程等一系列标准文件,初步形成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合格认证体系,合格者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