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我的1997》 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

21.06.2017  08:23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许雯北京现场报道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6月20日,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大剧《我的1997》在北京举行首播新闻发布会,导演王伟民,主演印小天、巫刚、高可儿、谭洋、刘凯、邱林、伍麟凯、徐伟栋等悉数到场。6月22日晚上8点05分起,这部32集的大剧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谈剧情

导演王伟民独家透露 故事开端由一个酒瓶引发

6月20日下午,发布会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导演王伟民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谈及该剧的剧情走向,王伟民笑称,这是“一个酒瓶子引发的血案”——男主角高建国因用酒瓶砸伤了初恋情人安慧的哥哥而被迫逃去香港。这是一切故事的开端。

这部巨制仅用了78天的拍摄时间,“时间太紧迫了,为了赶在今年7月1日前播出,主创团队一直在赶时间。”直到6月20日的发布会如期举行,王伟民才松了一口气,“到今天我才敢说,总算赶上了。”

谈表演

老戏骨巫刚全力以赴 一遍遍搭戏泪都哭干了

此次,老“戏骨”巫刚与印小天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后,再度饰演“父子”。巫刚在《我的1997》中扮演男主角高建国的父亲高志远。因意外与妻儿失散,相隔数年。直到香港回归前夕,才得以与家人重聚。

重聚这场戏,也成为该剧最动人的情节。彼时,男主角高建国和母亲漂泊在外多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回到曾经居住多年的小院。“我们说着这里当年是什么,小卖部当年什么样子,一抬眼看到父亲苍老的背影,眼泪就下来了。”印小天回忆,这场戏没有太多的台词,两个字“回家”,是父亲说的。

“现场先拍小天的戏,我一遍遍搭戏,到后来泪都哭干了。后来导演说现场放点音乐吧!《乡村骑士》的前奏一响起来,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巫刚对这场戏记忆犹深。

谈到父亲这个角色,巫刚说自己在戏里演的是一个老式传统的父亲,“有着那个时代独特的价值观。面对生活的挫折,仍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

而印小天也表示,父子两代人作为站在时代分岔路口上的两种人,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命运变迁,但在逆境中重新出发后的父子俩,都依然不轻易更改信念,在各自的坚守中迎来时代的转变,都很值得点赞。

谈取景

即便实景“费钱费时间” 也一定要去实地拍摄

即使是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剧组还是先后前往北京、香港、深圳、佛山四地拍摄。在该剧制片人、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华影文轩影视文化公司制片总监高成生看来,虽然实地拍摄“又费钱又费时间”,但在摄影棚中拍出来的场景艺术水准会大打折扣,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特别是深圳和香港的戏份,一定要去实地取景,才能展现当时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

我的1997》从1976年开始,故事的主要发生时间、地点、人物都以香港元素为主,大街小巷里充斥着饱满的香港人文地理情怀,充斥着普通香港人的生活气息。王伟民也坦言,塑造香港二十年前的环境和人物造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包括香港人当年的衣食住行,流行的音乐、服饰甚至是口头语,都需要去表现。

“香港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的文化我们是很了解的,当时成龙、四大天王、梅艳芳出演的港片,还有喇叭裤、蛤蟆镜、大波浪头这些流行文化都很典型。一看就知道是香港,但当我作为导演真正拍的时候,就发现是个很大的挑战。只能查阅大量的画册、录像、资料片,尽量还原出来。”王伟民说。

谈细节

印小天有场戏 穿的棉袄改了七次

不仅要还原人物和环境,还有风土人情。“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警署什么样?香港商店什么样?油麻地什么样?”要准确的、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这对王伟民这个北京出生、北京长大的导演来说,拍摄难度不亚于拍战争戏。

“每天道具、服装都来问我,导演!印小天今天带什么表?”包括高建国前期在内蒙古做知青,后期到了北京穿什么样的衣服,到香港又穿什么衣服,事无巨细,都要导演和美术组商量着拿主意。

王伟民和主创团队都是“细节控”,追求完美。有一场戏,印小天穿的棉袄前后改了七次,棉花掏出来又放进去,只为了呈现最优的效果。

谈结果

毕竟不是教科书并不担心网友挑错

尽管作出了最大努力,但王伟民还是没有百分之百满意,对最终的效果只打80分。“时间太紧张了,还是有欠缺的地方。大道具里面包括车辆,很难找到当年的奔驰车、宝马车,只能用现代车改装改造,离我们想要的还是有点距离。”

至于电视剧播出后,是否会被网友挑错,高成生表示自己并不担心。“电视剧毕竟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文献片。我们尽力做到最好,观众善意的批评建议我们都会吸取,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是硬伤,就不怕。”高成生说,电视剧后期制作时也修补了一些场景上的纰漏,一直在藏拙。

谈香港回归

我们也是历史的亲历者

“我是那个年代过来的,1997年我20多岁,天安门广场立的倒计时牌,天天骑车从那里经过,还剩100天,99天……回归那天晚上,我去了天安门广场,莫名的兴奋。我是一个历史的亲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段历史留下来,告诉90后、00后、10后的年轻人中国腾飞之后雪百年国耻这段历史。以后的年轻人再想了解这段历史,可以看这个电视剧。不光是大的历史背景,小人物是怎么在香港生存,写出当时那一代人的情怀。”王伟民颇为感慨。

“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做这样一部剧,会引起很多人对这20年的回忆。我们的戏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写大格局,更多的是在写小家庭、小人物的个体命运,家国情怀、悲欢离合,勾起大家的回忆。”高成生认为这部剧能够引起观众的高度共鸣,这其中既有对历史进程的回忆,也包括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香港回归20周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参与《我的1997》这样一部巨制,对作为演员的我来说意义非凡。”青年演员瑛子在剧中扮演高建国的初恋情人安慧,她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通过这部戏,作为“安慧”的我见证了香港回归前后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下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一国两制的辉煌成就,这是特别有荣誉感的事情。

发布会结束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导演王伟民接过话筒,向在场的太太表示感谢,“很感谢我的太太和即将出生的孩子,她们见证这部剧的诞生,我们的孩子准备起名叫九七。”

揭秘/

我的1997》幕后故事

主创团队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四川造”《我的1997》在北京举行了首播新闻发布,主创团体悉数到场助阵,那么,这部广受期待的大剧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包括导演、演员、制片人等在内的主创团队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