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种堡子 高山上的木雅传奇

17.01.2014  18:03

  

晒佛节

   石木碉楼 手工积累的奇迹

    1月5日,在蟹螺藏族乡文化站文化干事朱子清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神奇的地方,感受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

  天空下着小雪,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前行,我们到达了猛种堡子。

  猛种堡子位于猛种村1组,猛种村是蟹螺藏族乡木雅藏族集聚地,具有浓厚的木雅藏族文化气息,尔苏木雅藏族文化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蟹螺藏乡猛种村距石棉县城27公里,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与甘孜州九龙县洪坝乡相邻,平均海拔2000米。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猛种堡子位于猛种村二组,现有56户215人,均为木雅藏族。

  半山腰上,远处的群山、白云、雪花,一道独特的风景展现眼前。白雪覆盖在石头砌成的房子上,这里的房屋全由石头砌成,尤其是屋顶也是由石片制作的瓦面。堡子里,民居之间的巷子也是全用石板铺就。

  每一座房屋,就是一座碉楼。

  大山深处,一座座厚重的碉楼错落有致掩映其中。青石垒成的碉楼前,有的挂着成串的玉米棒,有的墙面绘满了鸟兽花木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

  藏寨建于清代末年,高山河谷间,石砌的石木碉楼建筑连片分布。这里的居民属木雅藏族,又称木雅人,是藏族中人数很少的一个支系。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历史,已遥远得难以追溯。

  至今,这里的传统建筑占地面积仍有约1公顷,且一直有原住居民在此居住,保持了传统区的生活方式。

  民居碉楼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堂屋、卧室、厨房,堂屋内设火塘、锅庄,作客厅用;楼下是畜圈或库房。楼顶多以泥土覆盖,并供有白色石头。木雅藏族居民崇拜白石,他们认为石头是灵物,能通神、鬼、人,能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能驱除邪祟,引来善福。

  虽然天空下着雪,堡子里的村民罗双全赶着20余只绵羊,在巷子里前行。一幅高山画卷铺展开,这样的风景,让众人陶醉。

   晒佛节 神秘唐卡祭祀仪式

  木雅藏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独特而神秘的节日,木雅藏族的晒佛节也与藏传佛教地区的晒佛节不尽相同,像这样独特的节日在整个藏区也不多见,其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宗教仪式是研究藏文化的绝好题材。

  2013年12月20日,是木雅藏族历法的冬月十四,当天下午,喜悦与神圣的气息,在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猛种村猛种堡子弥漫开来,猛种寨子的头人、年长者带领全寨男女老少烧着柏香、吹着海螺、吹响长号在村口迎接背着晒佛节所需经文、法器来到猛种寨的钵铍教喇嘛;其他村寨的朝佛群众也从不同的地方聚到猛种村,准备第二天的供品,喇嘛为村民诵经念佛之声在山间回响,猛种村猛种堡子的信徒们精心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盛大的晒佛节。

  在猛种村木雅人的堡子里,保存着两幅相传是唐代十分珍贵的大唐卡,晒佛节当天会将这两幅唐卡请出来(晒唐卡)。在晒唐卡节上,喇嘛们要念经祝福堡子里的人们,来年一家平安、年丰财旺。堡子里的人可以在两幅唐卡下许下自己心愿。

  晒唐卡是每年晒佛节上最重要、最精彩、最神圣的仪式。当日上午10点多,木雅藏族人最为精彩的晒佛节仪式开始了。

  木雅藏族人敲着羊皮鼓、吹起清脆的海螺、鸣起长长的号角,顿时整个猛种堡子热闹沸腾起来。堡子里的族人们纷纷走出屋外,这时堡子里所有的信徒在喇嘛的引领下来到堡子最南边,保存大唐卡的人家“抬佛”。

  信徒们神圣地从“天门”(唐卡必须从屋顶里出来,当地人称天门)处请出唐卡,并将这幅唐卡抬到展佛台和另一幅唐卡汇合。抬佛开始了,唐卡由几名男子扛着,他们的步伐非常讲究,前进三步,后退两步,并作出各式各样的姿势。唐卡在火药枪声、喇嘛的鼓声、长号声、海螺声和所有人的“哦嘿嘿”喊声中,被抬在最前面。

  伴着号声、念经声,抬佛人欢快的藏戏舞蹈,众人拥护的两幅唐卡从放置地抬到晒佛场。唐卡缓缓升起放在晒佛架上,喇嘛面向唐卡诵经祈福。

  仪式上,喇嘛们念经祈福,数十个香灰炉一字排开,整齐地摆放在唐卡前。这时大人、小孩都对着唐卡跪地作揖,并且许下心中的愿望。去年对唐卡许下心愿实现的人们则抱着大公鸡、排着队,等待着喇嘛为自己诵经还愿,或再许下另一个心愿,待心愿实现,来年再来还愿。人们相互抛洒着青稞面粉,饮自酿的杆杆酒,整个祭拜仪式虔诚而神秘……

   神秘舞蹈 高山上的魅力

  木雅人一直保留着一种神秘的舞蹈,当地人称为“什吤拉布”或是“给什古色布”,这个舞蹈只有在晒佛节才跳。

  冬月十四晚上,所有人都要参加这一神秘的舞蹈。被这一舞蹈的神秘和热闹所感染,我们也加入到了跳舞的人群中。此时,堡子里的青年男子戴着布做的面具,身着民族服装,主动扮演着各种造型的人物,在鼓声和钹声中跳了起来。

  据了解,其中有两人必须扮演一对老夫妇,其他人则扮演儿女、女婿、媳妇,内容反映一家人的社会生活,包括种种生活样式,还有反映夫妻生活的章节,喜怒哀乐全被展现。大约跳几个小时,最后所有参演人员在“老夫妇”的带领下把一个喇嘛捏的面人儿拿到想生孩子的人家,在主人的感谢声中双手递上面人儿,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并在主人家里接受喇嘛的教诲。整个过程不能脱下面具,是谁在跳舞,大家都不知道,而且绝对不能去揭开舞者的面具,这是木雅人最忌讳的事情。

  整个晚上,木雅人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

  “什吤拉布”的表现形式大胆、生动、活泼,木雅藏族平时在公众面前比较腼腆的一面被抛在了一边,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民间歌舞题材。遗憾的是为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我们无法拍照片,没能留下珍贵的图片资料,要想知道这种原生态舞蹈的过程,只能去亲身感受。

   发扬光大 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俗

    从全石砌成的碉楼,从晒佛节念经到请佛,再到晒佛节的原生态,完全是原汁原味的,特别是请佛出来的时候,抬佛的那一段,没有任何加工过的痕迹,完全是原生态的舞蹈,原生态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石棉县高度重视木雅民族文化,组织民间艺人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的演出,带领木雅民族文化传承人走进清华大学,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晒佛节当天,蟹螺乡人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木雅藏族的晒佛节。

  2006年3月,省民族研究所在石棉县成立了四川省木雅尔苏文化研究中心,对这一古老神秘民族的文化进行专门研究。

  近年来,石棉县大力保护民族文化,在2012年60周年县庆之际,打造了一台展示石棉少数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剧《石魂》,剧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展示木雅藏族人的晒佛节。

  据蟹螺乡副乡长山丹梅介绍,蟹螺藏乡木雅藏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独特而神秘的节日,木雅藏族的晒佛节与藏传佛教地区的晒佛节不尽相同,像这样独特的节日在整个藏区也不多见,其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宗教仪式是研究藏文化的绝好题材。作为民俗文化长廊上的活化石,近年来蟹螺藏乡的木雅藏族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当下充分地保护、继承,合理地挖掘蟹螺民俗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一步,该乡围绕打造松林河流域生态文化圈规划和打造木雅古寨露天博物馆的理念,充分挖掘林盘、篱笆、沟渠、民居等乡村景观要素与民俗景观要素,多层次、多角度营造木雅风情的悠闲、自在、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力争将猛种堡子打造成为独具木雅藏族文化色彩的民俗风情体验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地和生态观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