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独臂”农民变“种粮大王” 用自强书写不残人生

10.11.2014  12:48

   四川在线消息(周超文 周胜平) 跨进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青年农民李崇富在集镇上租的100余平方米的屋子,只见饭桌下、楼梯间、床铺侧,全堆放着用编织袋装好待售的谷子。“我的谷子是优质稻,堆放在这里的主要是方便销售,只有几千斤,今年我的82亩稻田收获的4万多斤谷子都存放在我乡下老屋里,目前已经卖了1万多斤。”李崇富高兴地介绍说。

  今年37岁的李崇富是合面镇小有名气的“种粮大王”。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种粮大王”李崇富居然是一位失去右手的残疾人。然而,这些年,李崇富硬是靠着自己的左手,栽秧打谷、耕地种田,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让人肃然起敬。

   选择坚强:失去右手不代表失去生活

  “1996年,那些年我也梦想着靠外出打工改变家庭的贫困窘境。然而,那天我在广州中山一电视机生产厂的流水线上作业时,由于机械故障,我完整的右手将材料递了进去,取出来时已经面目全非,5个手指都没了。”18年前的意外伤残经历,对李崇富来说,是整个人生的转折点。

  “人总是要生活,日子总是向前过,何况我还是个大伙子了。”突然失去右手的他,在拿到3.8万元的补偿后义然返家后,李崇富开始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拿筷子、洗衣服,坚持将镰刀捆扎在右臂上劳作,一开始虽然疼痛难忍,肉皮伴着血液蜕去了一层又一层,但他最后还是靠着为右臂膊穿上厚袜子解决这个难题。“现在我学会了用仅有的左手做任何事,右臂也帮了不少忙。

  就这样,李崇富顽强地度过了18年没有右手的日子。如今,他已结婚生子、子孝妻疼、栽秧打谷种地,样样在行。“来,喝点茶水!”李崇富用左手娴熟地给笔者冲茶,脸带着笑意,如果不留意他的身体,你根本不会发觉他是位失去右手被评定为二级伤残的人。

   父亲病故 二等残疾农民变身“种粮大王

  2001年,已经24岁的李崇富虽然结婚生子,但家中有48岁的父亲,很多重活、苦活,都是由父亲顶着,他的日子过得还算顺畅。然而,就是这年夏天,李崇富的父亲不慎触电身亡,家中一下子就失去了“顶梁柱”。

  面对长期吃药控制患肌肉萎缩症的母亲和妻儿,李崇富毫不犹豫地扛起了一家人生活重担。由于自己没有手艺,只能种田,因自己的一只手实在不便抬和扛,李崇富独居的干哥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长年帮助李崇富种地、耕田。

  “一亩地是种,10亩还是种。”为了从种田中获取更大的收益,从2002年开始,李崇富看就开始承包村里人外出后丢下的土地来种。尽管别人因外出无力耕种,但当李崇富上门欲承包来种时,别人却并不很乐意,“你一只手能种这么多地,把我土地种荒芜了怎办呢。”面对别人的担心,李崇富向愿意将地交给他种植的村民表示:每亩田给予150斤谷子作租金,粮食补贴自己一分不要。就这样,李崇富当年就租到了30亩田块。

  为了种好地,为了节支获利,无论犁耙铲搭、抛粮下种,还是春播秋收,李崇富同他干哥哥一起,没有花过一分钱请别人帮忙,要么自己干,要么就与别人换工,他硬是年年把几十亩田块种得巴巴适适,自己也尝到了种田甜头。

  由于李崇富一诺千金。从2011年开始,村里人都愿把地给李崇富种。而李崇富面对不断扩大的田块,他在种田上也鸟枪换炮,栽秧、打谷和耕田全是机械化。今年,李崇富仅稻田就种了82亩,收谷子4万多斤,成为了名振一方的“种粮大王”。“明年我水稻种植已经跨村了,面积将超过300亩。”李崇富说。

   打生态牌 让更多农民走上种“优质稻”致富路

  “今年我的80多亩田块收了4万多斤谷子,亩产量并不理想,但其实我种植的水稻不仅是优质稻,而且有20亩纯粹是白种白收,产量上不能与常规稻相提并论,但价格是常规稻的2倍,且不愁卖就可见稻谷的品质。”说起今年的稻谷收成,李崇富一脸喜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吃饭也讲究起来,尤其在大米选择上,人们都喜欢选购生态稻米。面对生态稻米俏市这一商机,近两年,精明的李崇富从水稻品种选育上下功夫,毅然放弃了产量高但品质低的常规稻种,而改种“台湾二号”等优质稻。在种植过程中,李崇富除了严格按照无公害生态栽培技术进行优质水稻种植外,还利用稻田饲养鸭子等来控制水稻病、虫、杂草危害,降低农药污染。

  目前,由于李崇富的优质稻谷未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鸭子在稻田中耕除草使土壤有毒物质降低,这种稻鸭生态种养模式,为李崇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他的4万多斤稻谷目前已卖出了1万多斤,都是别人上门购买,每百斤价格卖到了200余元,是普通常规稻的2倍。

  面对生态种植优质稻带出的可观效益,李崇富有了自己的新打算,2015年不但自己要扩种到300亩以上,他已准备成立专合组织,为自己的生态优质稻注册商标,到时带着大家大干一场,让更多乡邻也能走上种植“优质稻”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