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已破获案件600余起

08.03.2016  20:38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谯娇)今(8)日,四川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专项行动推进电视电话会召开。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四川省公安机关共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8名,铲除犯罪窝点52个,打掉犯罪团伙38个,为群众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会议要求省内各地要逐步建立反诈骗中心,积极搭建公安、银行、通讯合成作战平台,通过整合力量对诈骗电话、诈骗账户、“伪基站”、钓鱼网站、诈骗QQ、诈骗短信等开展实时的查证、封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

记者获悉,在公安机关的高压严打和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下,2015年12月和今年1月,全省通讯网络诈骗月发案数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降幅分别达16.8%、22.5%,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此类犯罪仍然有巨大的生存和蔓延发展空间,犯罪分子仍然不断翻新手法、顶风作案。专项行动3个月以来,全省群众受骗总金额达1.2亿元,其中仅成都一地,群众受骗总金额就达到3040万元,打击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会议上指出,要对已发案件的涉案账户开展紧急止付、冻结,尽力挽回受骗群众损失。各相关银行应限制开卡数量,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规定,坚决防止形成银行卡贩卖的市场;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要督促省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系统改造和对接,确保通讯诈骗风险交易事件管理平台6月1日前开通上线,并加强对四川省内金融机构的管理,坚决防止省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和POS机成为诈骗资金转移的渠道;省通信管理局和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要严格执行开卡实名制,并做好省内“黑卡”、违规线路和语音专线限期清理等工作,坚决阻断诈骗分子利用省内通讯工具作案的渠道。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商,尽快建立第三方支付账户管理和资金快速查询反馈、打击治理“灰色产业”、经营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堵住行业漏洞,努力防范案件发生。

典型案例>>>

成都 “2016.2.29”罗某被诈骗19万案

2016年2月29日下午16:40,四川省、成都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接到成都受害人罗某报案称其于被人以QQ冒充熟人的方式诈骗,向一张广州的农行卡转账19万。因案情重大,接警员一边接警,民警一边立即通报驻点农行,农行驻点人员立即电话通知后台先期查询,同时,民警立即制作《查询(止付)银行账户申请表》,提交农行采取资金控制措施。经查询,该农行卡正在向一张江苏苏州的工行卡分三次共计转账15万元,农行卡上余额近4万元。17:00,通过公安和农业银行联动,成功对卡上的近4万元余额采取了资金控制措施。经查,其他二级、三级账户余款,已被从ATM被取走。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南充 “12.2”通讯诈骗案

2015年12月2日,南部县群众赵某到公安机关报案称被一陌生男子冒充亲属诈骗人民币14万元。经梳理研判,发现2015年9月以来南充市频繁发生此类冒充被害人亲朋诈骗案件,省、市公安机关迅速抽调专人组成了“12.2”专案组开展专案侦查。专案组从资金流、信息流入手,抽丝剥茧,细致工作,发现该系列案件的嫌疑人通话、取款位置多集中在广东中山、珠海一带,随后,专案组奔赴广东开展工作,经过案侦分析,于2015年12月1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收网,一举捣毁通讯诈骗话务窝点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缴获作案手机30余部,银行卡50余张。经查,该犯罪团伙头目姚某(男,23岁,四川省蓬安县人)、唐某(男,23岁,四川省蓬安县人)自2014年跟随吕某(在逃)从事通讯诈骗犯罪活动,后该二人独立招揽老乡、亲朋组成犯罪团伙,专门流窜外省针对四川省内人员实施“猜猜我是谁”诈骗,作案60余起,涉案金额逾100万元。目前,姚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广元“9.2”通讯诈骗案

2015年9月2日,广元市旺苍群众赵某被人以“慈善捐款”缴纳手续费等为由,先后4次共计被骗12万元。接报后,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侦破工作,先后赴湖北、江西、广东等省市落地侦查经营。2016年1月中旬,专案组实施集中收网,分别在江西省余干县、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抓获涉嫌通讯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吴某(男,45岁,江西省余干县人)等9名犯罪嫌疑人,扣押作案用POS机1台、小汽车2辆、银行卡50余张、假身份证件30余张、笔记本电脑24台、手机20余部、“Q16—MODEM”群呼电话发射系统60余套、电话卡600余张、赃款10余万元。该案件为典型的地域性职业犯罪,彼此通过老乡、亲友勾联,采取“1对N”的组织方式,犯罪手法逐步升级,大肆实施诈骗。经查,2015年6月开始,吴某等人购买了大量的手机、电脑、群发器等作案工具,在广州白云区租了4套住房作为窝点,向全国各地电话群拨号码,用事先录制好的录音诱骗被害人拨打指定联系号码,然后逐步引人上钩,已成功实施通讯诈骗100多起,诈骗金额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