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特警:全身装备15公斤 移动射击一枪制敌
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恐形势,北京市启动立体化反恐体系,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各支队日前从位于昌平七里渠的驻地进入城区备勤,白天,他们要在烈日炎炎下,全副武装15公斤装备完成近10个小时的执勤任务,晚上还要忙里偷闲,自己加码训练,日常训练中更强调“首发成绩”和移动射击。近日北京晨报记者终于有机会走进特警车,跟随特警们体验了一次执勤,揭秘“一枪制敌”是怎样炼成的。
巡逻
三人一组一天三班倒
北京晨报记者体验当天,气温高达35℃。上午9点,特警总队朝阳大队三分队的夏雄伟队长带领他的车组抵达农展馆,接替早班同事。烈日炎炎下,他和狙击手赵洪凯、抓捕手兼司机叶杰组成的警组将执勤3个小时。
“我们今天的管辖区就是以农展馆为中心,辐射半径两公里左右。”夏队长擦着头上的汗说。每名特警都全副武装,裹着厚厚的标准配置“四件套”——警用短袖、专业作战服、作战背心和防弹背心,而在胳膊和脖子等几处裸露的地方,几人无一例外地都有爆皮现象。“现在的太阳太毒,我们刚开始上勤都被晒得大面积爆皮,这已经好多了,不过每天下勤,里面的短袖都是馊的,后背上全是汗碱。”夏雄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虽然天气炎热,但这身15公斤的装备是不能脱的。
“在巡逻中,我们没有重点。我们要控制的是一个‘面’,所有地方都要重点观察。”当日,他们的“面”包括管辖区域中的学校、蓝色港湾商业区等地,“凡是人多的地方,都得特别关注。”他介绍说,入夏后气温增高,为了确保特警队员的体力,每名特警在出发前都会拿两瓶冰水。“现在每天上勤轮换的频率加快了,一般都是上午一个3小时的班,下午从两班轮换变成三班轮换,这样让大家能够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出现中暑、体力透支等情况。”夏雄伟说,下午执勤后晚上还有8个小时的执勤任务等着他们。
装备
全套装备重达15公斤
交接中,夏雄伟和两名组员先盘点了车上装备。在车后备厢内,记者看到凯夫拉头盔、防弹衣、战术背心、警棍、手铐、胡椒喷罐、强光手电、防割手套、面罩、防火毯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比如制服持刀人员的标准动作之一就是握住刀刃,将刀具夺下,而有了防割手套,我们行动起来更放心了。”夏队长为记者一一介绍着。
但在夏天,这套安全的装备也让队员们苦不堪言。据悉,这全套装备重达15公斤左右,大多是黑色,在夏天尤其吸热。“有时我们下勤后开玩笑说,打个生鸡蛋砸在头盔上,估计一下就能变成煎蛋。”特警使用的防弹盾牌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可以防弹,他们的日常训练中也有“一手持盾、一手持枪,边冲击边射击”的科目。
提到装备,不能不说一下他们手里的枪。特警们使用的92式手枪,轻便、致伤范围较小,在人群密集的地区使用较合适。特警最近还集体加练92式手枪“运动中速射”科目,针对反恐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实战能力。
训练
移动中也要“一枪制敌”
说起现在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夏雄伟和组员异口同声:“没时间训练。”夏雄伟说,原本每天训练时间最少要4小时,但现在执勤任务增加,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巡查。“虽然没了固定时间训练,但自己却不能就这么松懈下来。”夏雄伟已经把乘车上班变成骑车出行,“每天至少骑50分钟,就当锻炼了。”
组员叶杰称,在一次紧急拉动训练中,他驾车从通州东关冲到建国门只用了9分多钟,也能在狭窄的应急车道上驾驶车体宽大的依维柯以不低于80公里的时速疾驰。“这是我们每名特警都具备的能力,有人比我做得还要好。”他把这些都归功于日常的训练,“我们平时负重30多斤跑步是常有的事,就是为了能够有良好的体能应对突发情况。”如今他们每天都会忙里偷闲,自己找时间坚持训练,在训练场上跑跑步,去健身房里负重练力量,或找队友练练搏击,“训练时间都是从睡觉吃饭的时间中挤出来的。这不仅是锻炼,也是减压,经过每天至少8个小时的执勤,神经高度紧张,需要这种体力运动缓解精神上的疲惫。”
现在,特警日常的打枪训练又提出“一枪制敌”的更高要求,“首发成绩”很重要。“现在很多时候,训练就给一发子弹,在打枪前还要做加速跑、躲避等动作,在移动中,训练员会突然发令射击,看首发子弹的成绩。”夏雄伟称,现在的训练和原本的打靶射击完全不同,更强调移动,不但射手移动,目标更要移动。“难度和强度都有所增加,更考验特警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毕竟实战中面对恐怖分子,根本没有时间适应或犹豫,就看第一枪的准确度,是不是能制敌。”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如今一线特警手枪速射水平不会低于5发子弹47环,这种成绩在国际同行中也是“有两把刷子”的。记者 张静雅 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