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务经济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03.12.2015  01:11

  扶贫开发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记者11月27日从市政府办了解到,我市着力拓宽农村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从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务经济发展入手,增强贫困村民的“造血功能”,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据了解,我市将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以县(区)为单位制定规划,统筹谋划和大力推动生态、绿色、安全的特色农业发展,培育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以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突破口,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优化品种、提高品质为重点,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到 2015 年底,力争让已实施扶贫项目且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掌握 1 至 2 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 1 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确保已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形成 1 个特色产业。到 2017 年底,已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到 2020 年底,初步构建“跨乡联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不断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各县(区)将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富民产业。到 2015 年底,至少扶持 1 个以上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到 2017 年底,至少扶持2 个以上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到 2020 年底,至少扶持 4 个以上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

  发展电子商务促增收。以打造“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为契机,延伸电子商贸流通触角,健全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农村网点,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实现贫困区域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同时,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加大对劳务培训的投入,办好职业学校,提升职业培训能力。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在中职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贫困家庭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支持用人单位在市、县(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订单培训。对具备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