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推着小城镇转身

23.05.2016  19:22

  “我刚来古镇经营茶楼时,街道破败不堪,又乱又脏,房子也又老又旧。因游客稀少生意不景气,改做凉粉,竟一炮打响。”“伤心凉粉”创始人杨明自认为创业成功是抓住了古镇文化气质、踏对了洛带建设节拍。

  客家文化是洛带的灵魂。徜徉在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客家文化触目皆是。清代风格的古镇老街,呈“一街七巷子”状,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散落其中。博客小镇记录了客家人迁徙路线,客家土楼展陈着客家人历史记忆。更让人惊奇的是,镇内九成以上居民至今说着类似“广东土话”的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习俗。杨明也在“伤心凉粉”前冠以“客家”二字,以标识身份。

  “洛带也有自己的标识——特色旅游小镇。”在镇会议室,洛带镇党委书记许宁指着墙上挂着的镇总规图和详规图介绍说,“我从上任就盯着这两张图,坚持塑造洛带客家文化风貌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千镇一面。”随着城镇业态的丰富和景区服务接待能力的提升,洛带古镇景区年游客量已突破600万人。

  洛带镇的发展得益于四川省委实施的“百镇建设行动”。像曾经的洛带一样,四川有2000多个小城镇,数量虽多,但规模小、承载力弱。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四川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先行先试,优先发展壮大,使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产业特色、生态环境等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在全省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带动的助推小城镇发展格局,夯实新型城镇化基础。

  产城一体,激发小城镇内生发展活力。“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核心之举在强化产业支撑。”在四川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李南希看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不少小城镇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必须扬长避短,以特色产业兴镇。

  武胜县街子镇凭借离重庆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汽摩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被武胜县定位城市副中心、工业发展主阵地。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的街子工业园区已吸引56户企业入驻,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四川规划的节能环保产业六大基地、四大园区之一。场镇常驻人口也突破了1.5万人。“依托工业园区聚集的城镇人气,培育发展健康养老、特色餐饮、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等新兴服务业态,第三产业得到显著提升,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镇长汤川对街子镇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经过3年探索实践,四川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名山名景、特色矿产、优势农产品发展产业,初步形成了工业园区、旅游观光、商贸物流等6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其中127个试点镇的抽样调查,发现试点镇的经济增长动能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达16.26亿元,已成为新的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基础配套,提升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四川小城镇建设“短板”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宜业不宜居”问题突出。为此,“补短板”让农民工“愿进来”“留得住”“过得好”,成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

  “高兴镇场镇很大,像个小县城,人多,生意好做。生活又比住在县城方便,学校、商场都在附近。”经营建材的李友鹏把家从邻县搬了过来。华蓥市高兴镇地处三县五镇交界处,境内3条铁路交会,1条高速和1条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商贸物流发达。被纳入第一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后,高兴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了周边乡镇的人前来做生意、买房子,近7000人落户。

  “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试点小城镇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摈弃“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示范放大效应明显。通过探索市场融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通过“扩权强镇”“一站式服务”破解城镇怎样“管”,通过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完善社保转移接续办法打破了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门槛。截至2015年底,300个试点示范镇共整合省级财政资金21.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21亿元,带动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5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123万人。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