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区特色产业从“小而散”迈向“大而强”

28.06.2022  16:51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8日电 (张敏)夏日初盛,绿影婆娑。6月27日,连绵青山包围下的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花石村食用菌产业园,10多个标准化香菇三联大棚一字排开,花石村七组群众郭明富推着小车忙进忙出,把一筐又一筐刚采摘的鲜菇运进大棚旁的冷库进行保鲜处置。

花石村食用菌喜获丰收。

  “香菇营养成分很高,但在夏日高温下也非常容易腐烂变质。采摘后的鲜菇经过筛选后就要立即运送进冷库,一般冷藏3个小时后即可进入运输售卖的过程。冷藏后的香菇能保鲜三至五天,而不经冷藏过程的香菇最多半天就变色变质了。”产业园现场负责人王华生说,园区配套建设的冷库能一次性冷藏5000斤鲜菇,不仅能有效保存香菇、避免香菇变质,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大棚内,只见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层层叠叠地放着一个个长约半米的菌包,菌包上一簇簇肉嘟嘟的香菇升柄展伞、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菌香,数十名群众穿梭在菌架间,手脚麻利地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我们产业园以每个平方米2元的优惠价格,招纳了六位业主入驻。”王华生介绍,产业园占地面积50亩,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145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生活区、烘干设备、冻库及前期粗加工区,年生产袋料香菇30万袋、产出新鲜香菇300吨,产值近30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左右。

  据了解,花石村青杠树资源十分丰富,用青杠树粉碎后做的菌棒产出多、品质好,再加之食用菌产业园周围森林茂密、溪流穿行其间,气候环境优越,具有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非常适合食用菌种植。

  产业园6位业主之一——拥有近20年香菇种植经验的花石村群众任学文,忙着指导务工群众采摘、分拣香菇。他说,以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分散种植,面积小、效益低,因为配套设施不齐全,种多了也无法保存。但是自从村里建设了产业园,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我今年租用了两个三联大棚、1400多平方米,种植了48000袋白面香菇。白面香菇品相好、口感佳、效益稳定,新鲜香菇的市场批发价平均在4.5元一斤,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30万元。”任学文不无自豪地说,种植香菇,不仅让他致了富,也带动周边群众增了收,在他大棚里常年务工的十余名群众,年人均收入都超过了3万元。

  出门就能务工,下地就能赚钱。花石村香菇的规模化种植和品种优选,不仅让香菇卖出了好价钱,也使得园区用工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花石村群众过上了就业挣钱和顾家两不误的新生活。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产业园就吸纳了80余人长期在园区务工。

  家离产业园只有一分钟路程的66岁李正福和61岁老伴李宗英,就是受益者中的典型代表。“装袋、打孔、摆架、采摘,活路不仅轻省好上手,还能挣到100——120元一天,两个人一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一年下来超过7万元,”李正福老人声音洪亮地笑着说,“年轻的时候都没出去务过工,哪晓得老都老了,还成了家门口产业园的工人,不仅实现了经济自由,还能补贴儿孙一点。

  从“小而散”逐步迈向“大而强”,特色产业聚合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云雾山镇始终坚持“食用菌之乡、生态农旅重镇”发展定位,狠抓“兴产业、壮集镇、美乡村、重民生、强党建、严治理、构和谐”七条工作主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镇以食用菌、猕猴桃、核桃、蚕桑产业为主,发展食用菌1500万袋(椴)、猕猴桃3000余亩、核桃2万亩,树状月季、水产养殖、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该镇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农村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活力迸发,老百姓家门口增收路越来越宽。(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