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1521名群众主动避让 丹巴县东谷乡“8.9”特大泥石流灾害实现成功避险

11.08.2014  23:34

快,泥石流马上就要来了,快跑!”二卡子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玉红一边喊,一边在自家门口燃起了烟花,让火光带领老乡们按照预定路线尽快撤离。8月9日 ,凌晨2时,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泥石流物质60余立方米,冲毁房屋10栋,并造成85栋房屋严重受损,由于监测预警及时、主动避让果断,来势汹汹的泥石流最终化险为夷,实现成功避险。

10分钟 1521人紧急撤离

8月8日16时,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气象局发布未来24小时预警预报信息后,甘孜州、丹巴县国土资源部门也先后发布了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丹巴县及东谷乡迅速将预警信息传达到二卡子沟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并安排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协助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在接到预警信息的那一刻,二卡子村监测员藏族小伙玉红的心就被提了起来,在提醒村民们提高警惕后,他就一直没睡,眼睛死死地盯着窗外的二卡子沟,关注着周边悄然发生的一切。“二卡子、三卡子村处在二卡子沟的上游;国汝、阴山、东谷三个村集中在下游。大约凌晨12点左右东谷乡党委书记张巍还给我打来电话提醒一定要严密监测。1:58分,在监测中,我发现二卡子沟里面的水流比平时要少一些,耳边也响起了轰鸣声。”玉红说。不好,泥石流要来了,通过平时参加由国土资源部门主办的地质灾害培训班积累的知识,玉红敏锐地意识到危机就在身边。此刻,玉红不再有片刻的迟疑,他迅速将自己的发现向张巍汇报。也就在同一时间,张巍收到了三卡子村监测点专职监测员学加仁真和包村干部阿加太,东谷村监测员陈凤才、包村干部李小慧,国如村监测员卢中勇、包村干部交姆的报告。面对即将发生的灾难,张巍沉着应战、果断下令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敲锣、燃放冲天炮、拉响手摇报警器等广泛发布预警,包村干部、村组负责人和民兵迅速组织受威胁的群众按照防灾预案和前期应急演练确定的路线进行疏散撤离。接到命令的玉红,一边组织群众撤离,一边在自家门口燃放起了报警烟花。烟花“呯呯”作响,预警预报、锣鼓、喇叭夹杂着“快,快点到避险点上去”的紧急呼喊声在雨夜中响起,村民们冒雨按照地质灾害演练时的路线纷纷跑向避险点。

10分钟后, 5个村1521名受威胁群众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凌晨2:08分,泥石流“如期而至”,因为监测预警及时、主动避让果断,实现成功避险。

痛定思痛的结果

回忆起灾害发生的瞬间,张巍至今仍有心余悸,“从2时13分许至凌晨4时许,二卡子沟一共发生了17次泥石流,有几次,泥石流夹杂着石头翻滚下来,直接冲进了房子里,就像灾害片一样。上一次东谷乡发生这样大规模的泥石流,还要追溯到1992年。幸亏今年4—6月期间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这5个村进行了3次地质灾害演练。拿老百姓的话说,闭着眼睛都知道撤离路线。否则,要在10分钟内要撤离1521人谈何容易啊!

在丹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倪光全看来,此次成功避险也绝非偶然。他说,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势险峻,地层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降雨集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2003年的“6.26”和“7.11”泥石流灾害,分别造成50人失踪1人死亡和7人失踪10人死亡的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2月县城建设街滑坡复活,前危房屋倒塌,危及丹巴半个县城的安全。目前,丹巴县还有地质灾害点619处,危及39000人生命财产安全,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60%。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地质灾害,丹巴县痛定思痛,不断完善纵向州、县、乡、村、组、户,横向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部门与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了上至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至普通群众的全覆盖式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确保了“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机制真正落到操作层面,提高了基层防灾实效。仅今年以来,就成功避险6起,确保了27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玉红告诉记者,除了演练,每一个地质灾害点的应急预案也非常的详尽,不但利用锣鼓、警报器、喇叭等传统手段报警,我们还因地制宜地使用了烟花、火炮等报警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当泥石流发生时常常伴有巨大的咆哮声,传统的锣鼓、喇叭会被这些咆哮声淹没,老百姓来不及撤离。而烟花、火炮在燃放时火光冲天,老百姓看到火光时就会沿平时已经规划好的路线撤离到避险点,而且火光还能在夜里照亮老百姓撤离时的道路,一举多得。另外,村上还要求党员干部对年老体弱的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在发布预警后的极短时间内,受威胁群众能够有组织的安全撤离。

今年以来,丹巴县还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培训演练重点,并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增强防灾工作效果。对所有15个乡镇及部分学校和水电开发矿山企业都开展了19次“防、躲、跑”的宣传培训和20余次专项应急演练,参训人员达2000多人,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自觉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成功避险50起5019人伤亡

当然,丹巴县“8.9”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绝非是个案。截至7月31日,全省已成功避险50起,避免5019人伤亡,避免因灾损失12760万元。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威胁,确保安全度汛,5月9日,四川厅正式启动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工作。至5月底,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43265处,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3692处。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逐一落实和完善防灾措施,实现了预案覆盖率达100%、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100%和隐患告知率100%。

四川厅还进一步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动态管理,全省共上报专职监测点37602处,并逐点落实专职监测人员达3.7万余人。积极筹措经费9800多万元为除芦山地震灾区外的3279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补助专职监测经费。

通过地质灾害与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等资源的实时共享,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特别是针对重点预警区,通过将预警信息点对点发送到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员手中,实现了地质灾害实时风险预警。5月初再次组织开展了全省在建工程领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共培训28场次,近3000人参加培训。同时投入资金近3亿元,启动1.96万户受威胁农户的避险搬迁安置。加快了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治理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265处,完工率68%;5月底前圆满完成的“7.9”暴雨洪灾区20处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治理主体工程,已在汛期发挥了关键性防灾作用。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
省防指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