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5.16”特大信用卡诈骗案告破

06.09.2015  10:31

  轻信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26位绵阳市民办理了“注册手续”,岂料POS机具有克隆功能,银行卡内现金几乎同时被人异地取走,涉案金额高达49万余元。这起发生在绵阳城区的“5·16”特大信用卡诈骗案经过绵阳涪城警方长达三个月的跨省追踪日前宣布告破。

办“高额透支卡”26人银行卡被盗刷

5月16日上午9时,正在家里吃早饭的市民杨女士突然接到一条短信,告知自己的银行卡刚被提走一万元现金。杨女士感觉很奇怪,因为银行卡就在自己的包里,自己此前也没有用卡取钱。随后,杨女士赶到银行咨询,得知当日早上,她的银行卡在贵州遵义被人从ATM机上取走了1万元现金。银行工作人员还提醒她,极有可能是她的身份信息被人恶意盗用,银行卡遭克隆了。

这时,杨女士才回忆起来:一周前,她在路边一则小广告上看到了一条“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消息,于是就主动与一自称“陈经理”的男子进行了联系。随后,杨女士来到“陈经理”办公室,按要求填写了几张表格,对方还要求她刷银行卡交付了手续费用。

想到这里,杨女士立即赶到某小区“陈经理”的办公室,却发现门口已经围聚了20多位市民,“陈经理”不知所踪。经打听,杨女士得知大家的遭遇跟她一样,都被人盗刷了银行卡,少者损失数千元,多者损失数万元。随后,包括杨女士在内的26位市民来到花园派出所报案。

骗子来绵租房办公专门克隆银行卡

接到报警后,派出所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据初步统计,此案件涉及受害者共26人,涉案金额达49万元。

通过梳理案情,警方确定“陈经理”是该案的头号嫌疑人。经查,这位自称是某小额贷款公司的“陈经理”根本不存在,其在某小区内的“办公室”是租来的,无任何公司资质登记。

民警在提取该小区周边监控视频后发现,5月14日下午,“陈经理”走出小区,乘坐了一辆“野的”离开。通过查询车辆信息,该“野的”前往成都双流机场。很快,警方根据这一线索,确定“陈经理”姓周(男,28岁,广西柳州人),有盗抢前科。5月14日,周某从成都飞往广西。

6月16日,警方锁定周某行踪后立即赶往广西,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在一列从深圳开往广西的动车上将其抓获。

据周某交代,今年4月,他带着一部改装后的POS机来到绵阳,伺机寻找作案目标。这部POS机可对存折、磁卡进行磁条信息的编码和读取,仅一次刷卡即可完成对磁条信息的读取,再利用该读写机将信息写入空白银行卡,从而克隆银行卡。

来到绵阳后,周某在某小区租房作为“办公室”,并通过发小广告诱骗受害人办理业务,以盗取身份信息,为后期克隆盗刷银行卡做准备。

根据周某的交代,民警随后又在深圳将为其提供POS机技术支持的王某(男,32岁,贵州人)抓获。

每天花2000元雇用4人盗刷银行卡

两名嫌疑人到案后,民警心中仍有疑问:近百张银行卡被同时刷掉,而据银行方面信息回馈,所有被盗刷的银行卡取现地点均在贵州遵义,此事绝非周某一人所为。

民警继续对案件进行深挖,三男一女随即进入警方视线。通过监控资料,警方发现这四人在取款时均做了伪装,头戴鸭舌帽、眼镜、口罩,很难辨认,有较强反侦察力。但通过民警的努力,最终将嫌疑人阮某、倪某、周某、罗某抓获。四人交代,周某以每天2000元雇佣四人为其盗刷银行卡。

目前,涪城警方已对涉案6人采取了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民警提醒  正确使用信用卡防泄密

市民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信用卡,通过银行正规渠道办理信用卡和提升信用额度,切勿将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轻易对外泄露,特别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涉及个人的私密信息尽可能不向陌生人提供。同时,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过来的网络链接,浏览网页特别是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网页时,要认真辨别,谨防进入“钓鱼”网站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有疑问,可直接通过发卡行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仔细确认。发现上当受骗后,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提供涉案银行卡账号、涉案电话等线索,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及时有效的线索。

相关链接 克隆卡是如何制成的

近些年,有关克隆银行卡的案件屡见不鲜。据警方介绍,目前克隆银行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银行ATM机上做手脚,窃取用户磁条信息和密码,再制成克隆卡;另一种是在娱乐场所、各类收银台,信用卡用户结账时,把卡交给服务员,服务员通过暗藏采集器,刷卡时秘密采集用户磁条信息,再偷看用户输入密码按键,记录用户密码,最后制成克隆卡。 

2019年1月11日 第1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1月11日 第1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药监所
2018年12月24日 第19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12月24日 第19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药监所
2018年12月6日 第18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12月6日 第18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药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