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教授丁肇中受聘为川大名誉教授并讲演“寻找宇宙的起源”

25.09.2015  12:16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教授丁肇中受聘为川大名誉教授并讲演“寻找宇宙的起源” -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来源: www.scude.cc
        9月24日下午,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笃行楼(西五教)演播厅座无虚席,就连走道都水泄不通,坐满了慕名前来的师生们,莅临四川大学访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丁肇中先生在此以《寻找宇宙的起源》为题为川大师生作了精彩学术演讲。演讲会由校长谢和平院士主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大师邓文中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以及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四川大学物理学等学科领域部分专家学者和近千名学生参加了演讲会。
       
          在演讲开始前举行的名誉教授聘任仪式上,谢和平校长代表学校向丁肇中先生颁发了四川大学名誉教授聘书,欣然接过聘书的丁肇中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成为一名“川大人”的荣幸。
       
          出生于1936年的丁肇中先生,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现为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类似的英文字母“J” 命名那种新粒子为“J粒子”。1976年,他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当天下午的《寻找宇宙的起源》演讲中,丁肇中先生结合他多年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实际经历和丰富实践,畅谈了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真知灼见。他首先对“实验”之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作了详细的阐述,强调指出,“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他认为,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可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是: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而去不停地探索,而不是出于经济利益。
       
          丁肇中先生在演讲中还与大家分享了他主持的“新粒子家族的发现”、“发现胶子”、“在欧洲核子中心的 L3 实验 ”等三个短距离的实验,重点介绍了他主持的长距离的实验——“探索宇宙的结构和起源 ”。他深情地与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大感悟——“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 他勉励大家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基础研究,打好科研的根基。
       
          丁肇中先生儿时在四川长大,至今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当天下午他特意用充满乡情而亲切的四川话进行自己的学术演讲,演讲深入浅出,充满了丰富的科学前沿知识,不时引得全场阵阵掌声。
       
          演讲结束后,丁肇中先生还与在场聆听的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热情地解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当物理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请教丁肇中先生如何才能坚持自己的科学梦想和热情时,丁先生说道,“做物理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兴趣,照着自己的兴趣做,你一定会成功!
       
          校长谢和平院士在演讲会总结讲话中对丁肇中先生对川大物理学科建设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丁肇中先生继续心系四川,心系川大,关注和支持川大的改革发展。
       
          随后,丁肇中先生还专门前往学校物理学院,与物理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座谈。
        (转发自川大新闻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