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地税被曝建农场山庄 官员称去过1次拔草

19.12.2013  08:29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税局被曝建自有农场和度假山庄

  “做官不该与享受物质生活画等号

  本报记者 骆沙 实习生 杨之光

  日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税局被曝光 设有领导专供农场“穗丰园 ,及一处高档休闲度假娱乐场所“丽日山庄”。此外,该地税局还被举报存在公务车辆超标等问题。

  12月16日,举报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丽日山庄建成已有数年,其内部除了一栋4层主楼还有几栋别墅。“内部家居装饰很奢华,建造用的都是上好材料。领导来这里主要是休闲、娱乐、度假。通常一开春领导就会过去,夏天去的频率最高。满额的情况下,这里能接待上百人。”他说。

  “该局的专供农场叫穗丰园,里面养殖了数量不小的鹅、鸭子、猪、羊等牲畜,还种植了蔬菜、玉米等农作物。这里一方面是领导休闲度假的场所,另一方面是为地税局领导及职工提供自产的蔬菜等食物。”该举报人称,“穗丰园一进门没多远,就能看见两栋木制的金色别墅,建筑外观、内部设备都很上档次。里面还有一处高级平层建筑。

  对此,穗丰园农场的一位管理人员曾证实,该场所有两个功能,一是供地税领导休养,二是为税务局专供自种的绿色粮食果蔬及肉类食物。穗丰园建成后多年,这些畜禽宰杀后都是不售卖的。

  对于两处场所的地点,该举报人介绍:“穗丰园的地址是牡丹江市西北方向郊区,距离市区大概10多公里,属于牡丹江市爱民区。丽日山庄距离牡丹江市区100公里左右,位于当地著名景点镜泊湖畔。镜泊湖归牡丹江市镜泊湖管理局管辖。

  据了解,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月16日,牡丹江市地税局办公室主任林双庆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农场是税务局和爱民区合作搞的一个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为100多亩。原本是打算在那里建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但是后来也没机会去。我记得局里只组织去过一次,当时是去收拾一下那里,除除草。

  对于举报人称该农场是为给领导专供蔬菜等食物,林双庆的解释是:“那里饲养的牲畜、种植的农作物是提供给局里食堂,而且也可以作为员工福利。目前省里正在调查此事,我们也在等待调查结果。

  关于丽日山庄,林双庆表示:“我从未到过那里。至于别人是否前往,我并不了解情况。

  对于林双庆称“局里仅组织去过农场一次”,该举报人认为:“这个数字肯定不对。除此之外,他们去镜泊湖的记录是可以查到的。因为到镜泊湖要经过收费关口,无论是局里的财务票据,还是司机班的出车记录,应该都有显示。他们到农庄并不是去干活儿、劳动,那里吃饭、休闲、娱乐的功能都具备。农场还有生猪的屠宰、加工设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领导供给。

  对于为什么要举报,该举报人表示:“地税局在编制问题上处理不公正。我曾是局里的工勤人员。这些年局里陆续来过编制指标。按照规定,公务员编制中会有一定比例的工勤编制。这些编制大多分配给办公室水电维修工、档案管理人员、小车司机等。但事实上,局里并没有实现公平对待。除此之外,我逐渐发现局里还存在很多问题。举报的内容都属实,有据可查。

  此前,牡丹江市地税局局长柳柏春曾就此事表态称,穗丰园是税务局和牡丹江市爱民区合作搞的一个农业示范基地,地税局出房子,爱民区出技术、种地。“养的猪鸡羊,是给地税局食堂用的,过去是想给职工发点福利,在这种形势下,也不敢了,不扩大规模了。

  近期,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政策,大力整顿领导干部作风,并严禁兴建楼堂会所。

  201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通知要求,自文件印发之日起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包括停止新建、扩建、迁建、购置楼堂馆所;严禁以“学院”、“中心”等名义建设楼堂馆所;对于已批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楼堂馆所项目,一律停建。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不良之风得到了抑制,但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对于已经存在的楼堂馆所如何处理?我认为目前仍需建立一些规范。仅依靠自查自纠很难解决问题,应当建立责任回溯机制。国家层面应该有更为规范和详细的说明,避免给一些部门留下腐败空间。”

  他认为,该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包括一些部委、央企都有自属的农场、公共会所、培训中心等。政府部门在‘自留地’内,种植一些果品、蔬菜等,往往并不亲自管理,而是通过当地农科、林科机构联合管理,再分配给内部职工。目前国家层面的思路是取消特供产品和楼堂会所。即使如该地税局解释,食物是供给内部食堂,仍存在问题。当前政府部门的食堂、餐饮机构大都主张社会化经营模式,即承包给市场主体经营。社会化管理将是大势所趋。

  “市税务局和区政府,一个是纵向行政管理部门,一个是横向部门,双方的合作本身就会有利益输送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澄清合作缘由,包括这块地的归属、用途,当初的合作前提,是有偿还是无偿的,如果无偿,为什么?如果有偿,资金如何分配?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公共资源成为个别部门的利益。除了地税局,区政府也应出面说明。

  他建议,农场、楼堂会所管理应该交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包括干部住房、会所经营类都应该实现统一管理,进而通过社会化经营,承包给市场主体。这样一来,资金往来、收益、花费、用途都会比较明确。现在的难点是,一些部门不愿将这部分利益让渡,不愿放弃已有的‘高大上’模式。”他说。

  “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整顿干部作风起到了显著效果。但这类事件仍会不时曝光,我认为源自两种心理:其一,已有的享受惯性思维一时间仍没改变;其二,法不责众的心态。现在形势很明朗:干部奢靡享乐事件必然属于焦点性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文化与社会学部副主任马庆钰说,“对于已经建设的楼堂会所,需要更为严格、统一的管理模式。

  他认为,在一些干部的思维模式中,身居要位,就意味着享受与众不同的物质生活。“要破除这些不正之风,一方面需要更为广泛的公众监督力量,一方面也需要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此外,还应从财务管理、巡视、干部选拔等制度层面加以限制,尽量缩减干部的自由裁量权。一些官员必须要端正心态:做官不该与享受物质生活画等号。

(原标题:“做官不该与享受物质生活画等号”)

  有多少特权假“干部福利”之名

  刘畅

  来自一家媒体的监督报道,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地税系统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有图有真相”的报道里,不光拍摄了别墅、山庄、家具,仿佛唯恐公众意识不到这一事实的严重与违规,报道者还刻意使用了一些形容词,比如,强调山庄“奢靡”,“供高级干部度假休养”,大理石装潢的大厅“金碧辉煌”,而且,还使用了“这并不是牡丹江市地税系统奢靡之风的全部”的肯定描述和主观判断。

  事实上,作为严谨的媒体报道,一般不鼓励记者使用形容词和情绪化的语言,描述事实时应该客观、冷静、理性,用事实说话,尽量少用主观判断。显然,最初这一事件的揭幕者意图全面揭示牡丹江市地税局存在的“奢靡之风”,虽然报道显得专业化程度不够,但社会影响和监督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想见,这一报道会迅速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入调查和对相关负责人的严肃处理。

  然而,理性认识这一事件的因果背景,又不能不引起社会更多的疑虑。不管是名为“穗丰园”的农场,还是位于镜泊湖畔的“丽日山庄”,好像都不会是牡丹江市地税局的独有现象。在一些旅游风景区、城市郊区、农业区,以农场、疗养所、休养所、培训中心等名义建设的所谓后勤服务基地,并不是个别现象。

  既然农场、山庄有很多,是不是都像揭幕者所说的“很奢靡”呢?牡丹江地税系统的“奢靡农庄”该不该进行严肃批评呢?

  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加,对所谓后勤基地的投入往往很大,很难用简朴和条件差来形容。具体到不同部门和行业,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财税金融和重点国有企业,可能会“富丽堂皇”  一些,即便是表面上权力不大、社会管理面不宽的所谓政府部门中的个别“清水衙门”,也有可能对后勤基地投入很多,原因就在于,这样做,是为了改善“干部待遇”和“职工福利”。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一些单位出于现实生活困难和改善干部职工福利的考虑,搞起了后勤基地。后来,在改革开放和物质生活走向富裕的过程中,一些后勤基地没有被撤销,反而条件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一些过去没有基地的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也以改善职工福利的名义,逐渐建设起一些后勤基地。

  同样,以干部福利的名义,需要加强培训,就建培训中心,以培训的名义增加类似招待所、宾馆一样的设施。需要增加疗养,就选择一些风景名胜区建疗养中心,使得“接待”的触角延伸到了风景优美的地方。而说到职工生活福利,就选择一些郊区和农业县建后勤农场,此后,逢年过节,迎来送往,都有来自专用农场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禽蛋肉奶。

  这些,就是媒体曝光的牡丹江地税系统出现“奢靡农场和山庄”的社会背景。谁也不能说这样的曝光不对,但就其揭示问题的普遍性而言,却应该引起更多反思。近来,在“八项规定”和停建政府部门办公、培训场所的禁令之下,公众舆论普遍对各级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作风有更高、更新的期待。而在“干部职工福利”标签包裹之下的蔬菜、肉奶特供的后勤农场体制以及休养、培训体制,是否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约束?这是牡丹江地税系统“奢靡农场”事件给社会提出的新问题。毕竟,在勤俭节约和改进干部作风的阳光之下,不应该存在不受监督的神经末梢,同时,如何让后勤基地、度假中心变得“有规矩、不乱来”,如何对其进行社会化、市场化改造,甚至有序、逐步地取消,是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