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轧糖妈妈”告慰儿子:生前订单妈妈替你做下去
母子合影
小坤生前所获得的奖状
家中所剩的牛轧糖原料
2016年4月17日,对作为母亲的曾池碧来说,注定一生难忘。
两年前,本应读初三的小坤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在即将完成整体治疗方案的时候,病情突然恶化,4月17日,小坤离开了人世。
两年来,家人四处借钱治疗的同时,也通过制作手工牛轧糖来为小坤挣昂贵的医药费。如今,小坤已经离去,但曾池碧依旧还在制作手工牛轧糖。她说:“还欠了好心人这么多钱,他们的钱我一定要还,这是我的责任,也是小坤生前的心愿。”
家庭突变花季少年患上重病
48岁的曾池碧,家住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父慈子孝,一家人也过得十分惬意。就当曾池碧认为这样的幸福能一直延续时,儿子小坤的一场病,击碎了她全部的幻想。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曾池碧家中,儿子小坤卧室墙上贴着曾经获得的奖状。站在儿子的卧室里,她告诉了我们小坤生病的始末。
2014年7月,14岁的小坤突然觉得身体疼痛、腿脚发软,在坚持完初二的最后一场期末考后,他去医院检查,医院告知患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曾池碧曾一度崩溃,但此时的小坤必须入院治疗,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全家人走上了四处奔走借钱之路。
生病后的小坤无法再回到学校上学,曾池碧也辞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起了儿子,开始独自带着儿子到重庆、河北等地求医,四处看病。在这中间有过希望,也有过失望,但都没能磨灭曾池碧想救儿子的心。
自制手工换取儿子的医药费
由于小坤治病需要大笔医疗费,曾池碧将家里的房子变卖,并向亲戚借钱。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小坤和曾池碧就想到可以通过自己做的手工变卖钱,“当时我们也是从一个病友那里学到的制作牛轧糖的手艺,回家以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做。”
此时已经是2015年10月,小坤上网购买制作牛轧糖所需的包装纸和原材料,开始和妈妈在家里忙活了起来。
“儿子需要多休息,但他不休息的时候都来帮我一起做。”想起当时的情景,曾池碧说,剥花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但几乎都是儿子在剥。制作糖的流程并不复杂,大约40分钟就能完成。
起初,由于没有客源,母子俩便通过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随着朋友圈不停扩散,订单多了起来,亲朋好友们也购买了许多。与此同时,母子俩扩大“业务”,还卖起了牙签肉。“挣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自己心安理得。”曾池碧说。
病情恶化坚强小孩遗憾离世
今年2月,小坤的病情始终不乐观,如果再做不了骨髓移植,小曾就只有3个月可活。
为此,曾池碧再次来到了本地医院。也许是上天心疼这对母子,不久后,她得到了好消息。“医生说小坤运气好好,找到了9个跟他配型适合的志愿者。”曾池碧说,随即,她开始从中挑选志愿者,并且志愿者的10个点与小坤完全吻合。这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小坤的命能保住了!
可是,就在等待最终的检查报告时,小坤的病情就突然恶化了,不过一天半的时间,小坤因颅内出血抢救无效去世。
“太突然了……”想起儿子突然离去,曾池碧难掩伤心。在儿子离世前,曾池碧一直陪伴在病床前,握着儿子的手。“他在最后走的时候,眼睛一直都不闭。他爸爸就跟他说,爸爸答应你再也不跟妈妈吵架了,随便妈妈说什么,爸爸都不说话了,你安心地走吧。”此时,已经无法再说话的小坤,扯起嘴角朝妈妈笑了笑,便闭上了眼睛。
重振精神牛轧糖还会继续做下去
小坤病逝后,回到家中的曾池碧始终难以忘记儿子的点点滴滴,将自己锁在家中,不肯出门。
如今,距离小坤离开已有一个月,曾池碧的心情开始渐渐平复。此时,她想起来小坤生前还有不少好心人已经下了牛轧糖订单,为了给小坤治病,家里还欠下了40万外债。于是,她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将牛轧糖做下去,报答所有给予过他们帮助的人,也能拼着手艺,为家中增加收入。
“儿子去的时候,我也想跟着他一起去了。可是我去了家里怎么办呢?还有这么多外债,这些钱我必须要还清,这是我的责任。”曾池碧说,只要是有订单上门,她都会继续做下去。
末了,曾池碧还托记者告诉其他人,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希望大家能够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多爱惜自己的身体。
/记者手记/
自助者,人助之!
这真的是一个温暖又悲伤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希望,然后看着这些希望破灭,击溃了在儿子面前故作坚强的妈妈
但在小坤治病的过程中,无论是小坤,还是妈妈曾池碧,从来都不曾放弃过希望。甚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还在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来“拼抢”生的希望。让人感动的不仅如此,面对儿子过世的沉痛打击,妈妈终于重新坚强,欠下的,还需她扛下责任,一点一点还完。
因此我相信,这位母亲的故事能感动更多人,再得到他人帮助之前,她已经真正的帮到了自己。最后,诚如曾池碧所说,要多多爱惜自己的身体,毕竟,生命可贵!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肖婷摄影报道
(如果你想帮助她,就打028-9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