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牛”市 宜宾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产业高地

01.07.2015  13:03

  在全国肉牛产业极速下滑的情况下,宜宾居然成了气候,这是非常了不起的!”6月30日召开的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对宜宾母牛适度规模养殖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肉牛产业领域的权威级人物,曹兵海认为,“宜宾模式”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牛可持续发展模式,值得在中国南方山区推广。“宜宾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南方肉牛产业高地!

   一双无形的手营造宜宾“”市

  “山繁川育,藏牛于户。”曹兵海如此总结宜宾的养牛模式。“可不要小看一家屋里几头牛,这种母牛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可以说达到了日韩等国的先进水平!”曹兵海说,“这种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可增收、可持续、可复制,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局长罗才源道出了“背后的推手”:2011年,宜宾瞄准“”市,开始针对肉牛设立1000万元特色畜牧专项资金,2014年提高到1200万元,重点对家庭牧场和品牌培育进行扶持。编制并着力实施《宜宾市牛羊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下一步,市政府还将出台更多政策扶持肉牛产业的发展。

  在这双大手的推动下,2014年,宜宾市肉牛饲养量43.52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51万头,均居川南地区第一位。2014年全市肉牛综合产值87.58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00元。

   打造产业高地宜宾亮出第三张名片

  但宜宾的目标还不止于此。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宜宾肉牛”培育成为继“宜宾白酒”、“宜宾茶”后的第三张农业名片。

  宜宾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制定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把宜宾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肉牛良繁育基地和现代草食牲畜养殖示范市区。力争到201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80万头,居全省农区前三位。全市肉牛综合产值200亿元,肉牛业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600元,养殖户户均增加纯收入2万元以上。

  罗才源说,要实现宜宾肉牛成为第三张名片的目标,未来宜宾还将从基础母牛扩进增量、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强品种改良、加大实用技术改良、加快肉牛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未来实现中国南方肉牛产业高地的目标。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李庆周瑜原摄影报道

  原标题:营造“”市 宜宾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