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牛儿奔小康 ——长宁县打造新型农村综合体纪实

14.03.2014  17:47

3月3日,长宁县开佛镇龙门村村民肖定忠看到建设中的万头肉牛基地满心欢喜,增收致富的期望洋溢在脸上:“项目建成后,可年出栏肉牛近4万头,这真是牵着牛儿也能奔小康啊。

 

长宁县农业局局长潘林虎告诉记者,近年来,长宁县以新型农村综合体为载体,集中打造竹荪、高粱、枇杷、甜梨、生姜、菊花、烤烟产业,让广大农户致富在田间。

 

记者从长宁县规划部门了解到,长宁新村建设,规划布局向沿江、公路干道、城镇郊区、景区景点、产业园区集中,打造农旅结合型、工旅结合型和商贸结合型特色业态新村。建设方式采取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建筑风格、统一施工组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配套设施,探索统规自建型、统规统建型、村企联建型新村建设模式。在建设推进上做到新建与改建相结合,实现依山就势、依山傍水,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

 

在新村建设过程中,长宁县注重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发展酿酒食品、竹类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培育省、市、县级农头企业24家,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值41.3亿元,带动全县提升70万亩高产高效竹林基地、30万亩绿色食品粮油生产基地增产增效。

 

同时,长宁充分注重发挥工业企业旅游功能,引导宜人坊酒业等龙头企业打造企业文化,发展花园式工厂,让旅客参观、参与、体验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打造工业旅游;着力培育竹工艺品加工企业,开发竹编、竹根雕等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购物区。

 

长宁县县长董茂成告诉记者,目前,长宁已建成10个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观光体验区、10条旅游精品环线及5个建设初具规模的新村群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促进乡村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多元化转变。

 

据了解,2013年,长宁县乡村旅游总人次178.09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7%,乡村旅游助农增收比例逐年提高。到2020年,长宁县将建设新村聚居点705个,全县60%以上的农民入住新村,实现聚居13万人。(宜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