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整版报道我院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医院

16.01.2014  12:36
        健康报》1月16日整版报道了我院近年来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根本方向,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延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医院。现全文转发如下——

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坚持医疗为民服务侧记         四川省人民医院是四川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技术的指导中心。长期以来,该院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根本方向,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延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医院。  
        “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对提升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在我们医疗行业,就是努力做到服务环境优、诊疗流程优、医疗质量优、服务态度优、行业作风优,使群众真实地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改变,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元峰如是说。  
        夯实群众路线教育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医院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为此,四川省人民医院紧紧围绕解决不符合为民务实要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个人自学、分批培训、专题辅导、中心组学习等形式,使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  
        同时,医院把群众路线教育与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优质护理服务等活动相结合,与医德医风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弄清楚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医院制定并落实了《医德考评办法及考评标准》,设计医德考评的一整套体系。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  
        2014年1月2日早上,该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职工代表肃立医院广场,伴着雄壮的国歌声,鲜红的国旗和洁白的院旗冉冉升起。这个每月一次的升旗仪式在该院已坚持了5年。多年来,该院紧紧围绕“塑造什么样的员工、形成什么样的风气、树立什么样的形象”三大命题,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先进医院文化,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的医院精神,“创建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完善的医院文化建设体系,为培育崇高的职业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坚持每月一次的升旗仪式,办好医院院报,设计医院院徽,谱写传唱医院院歌,通过这些形式大力宣传“厚德、至善、求精、图强”的医院精神,凝聚全院干部职工合力,在医务人员中形成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廉洁行医、文明服务的良好风尚。
        做大做强医院 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发展、做强医院,是该院一贯追求的目标。原因只有一个,即让人民群众在这里能享受到最全面、最优质、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一个个成就,让我们看到该院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径——   
        2012年10月31日,四川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正式落户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8日,中科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第一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等数名重量级的院士担当理事长或学术委员。中科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在它的背后,是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科院有关研究机构联合推进的生物银行建设、角膜干细胞移植、天然小分子药物筛选等全面合作,特别是转化医学研究。在医院的管理者眼里,与中国最顶尖科研机构的联手,既是医院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新模式,又能使一个个生命科学上的难题在省医院得到解答,从而为患者的健康带来福音。  
        2013年4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西侧,建筑面积达100000平方米、总床位1000张的川港康复科技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了运行。第一批入住的病员中,既有汶川特大地震的伤员,也有芦山强烈地震的伤员,还有普通的患者。当芦山地震伤员黄谋住进这座现代化的医用大楼,得到最优质的医疗和服务后,他动情地说:“有这样好的医疗条件和这样好的医护人员为我们治疗,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医院。”   
        2013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医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四川省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在以临床服务为主体的情况下一直致力于科研和教学上的快速发展,而电子科大则一直在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多科性发展道路,向医学学科拓展的战略思想更是由来已久。两者合作共建医学院,不仅将携手打造国内一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还将有利于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与医学技术的融合,增强医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医疗技术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同时,该合作在医学高端人才的教学与实践中有更好的结合。据悉,新的医学院目前主要招收硕士和博士生,首批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在成都市天府新区的版图上,一个占地300亩的新址标上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牌子。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成都的城西和城东,而是要把优质资源辐射到更多的地方,也让更多的群众就近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得到提升的还有医疗技术。2013年5月27日,在医院门诊大厅外,一场“生命接力赛、共筑健康梦”的器官捐赠公益宣传活动正在进行。14岁的张治强在接受器官移植后,将重新走进阔别4年的学校。  
        他的父亲说,这要感谢器官捐赠者,也要感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让小治强又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了。  
        医院不仅开展了全省首例脑死亡器官捐献手术、全省首例腹腔镜取肾等新技术手术,而且使得移植患者的成功率达到100%。类似的高新医用技术医院每年都有10多项产生。2013年,医院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全国首例联合肝脏分割并门静脉结扎的分两期肝癌根治肝切除术、国内首例视神经上开天窗引流脑脊液挽救双眼等多项新技术。人类疾病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脑神经电生理、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人胰岛细胞分离和移植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医疗技术已经成为医院医疗技术的龙头。  
        以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全面带动医院向国家级层面迈进。在该院,检验科、临床护理、肾脏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专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超声医学、检验科、性病科、皮肤外科、感染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外科、儿科、骨科、卫生管理、器官移植、消化科等15个学科是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国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原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等一批国家基地落户医院。医院还设有神经疾病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实验室及中药制剂实验室等19个研究机构。医院新组建的细胞移植中心、儿童医学中心、心身医学中心、心脏外科中心运行良好,临床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一流。  
        人才是技术的关键。2013年,医院启动了“百人培养计划”、“百人引才”计划,选拔了89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点培养。近年来,医院引进学术带头人近10人,聘请特聘教授5名。从美国引进的Dean Yaw Li教授入选中组部第七批“千人计划”。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为医院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近年来,全院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60余项。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对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眼病及肾病致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美国《Science》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全院在科技部国家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进入前百名。  
        创新服务举措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2013年9月5日上午,秋雨蒙蒙。家住成都天仁路的杨大斌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周琴和药剂科药师一道,将8件共100多公斤腹膜透析液专程送到杨大斌家里,为他换了透析液,还检查询问他的健康状况。50岁的杨大斌2011年被确诊为尿毒症,每天需在家进行3~5次腹膜透析,每月要用掉100多公斤透析液。过去都是儿子往返医院拿取液体,非常不方便。从7月起,该院针对行动不便或家里有困难的尿毒症患者,推出医务人员每月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切实解决患者困难。  
        号难挂,尤其是在大医院,这是人们普遍的感受。医院在四川省率先启用的病人服务中心,患者在这里既可以预约门诊,也可以预约检查,这一方式又为患者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医院积极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在四川省率先施行预约诊疗服务,通过开展电话114、医保卡、银联卡、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预约挂号,预约挂号的号源包括90%的专家专科门诊,可挂取14天的预约号源。针对排队长的问题,医院尽最大能力增加服务窗口和诊断室,增设19部自助收费机,调整增加门诊药房窗口。坚持休息日和节假日门诊不停诊,实行弹性门诊、错峰门诊。针对住院难,除了加快床位周转外,医院还公开全院住院床位信息,让患者及家属知晓住院床位情况,提高了透明度。同时,医院还开展了门诊各楼层挂号收费、就诊电子叫号服务;新开设放射科影像学、心血管超声疑难病、彩超影像学专家门诊和特殊疾病门诊。开展便民门诊、双休日门诊、节假日门诊、错锋门诊、日间手术,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013年5月17日,从宜宾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陈大东,就诊完后径直来到窗口前。在出示相关证明后,医院当即完成了他的新农合补偿手续。据了解,该院为方便外地患者,率先开通了异地新农合结账系统,为患者的就诊简化了程序。  
        在泌尿外科的住院部,护理人员常常干着护工的活,有的护理人员还会为困难的病人送去自家的饭菜。医护人员还自编了康复操,还会对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像家一样”,这就是病人对这里最真诚的表述。而这样的优质护理,在省医院已扩展到所有病房。产科母婴区成功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新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对减少产后抑郁症、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有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病房内“淘宝体”安全提示牌和卡通形式的健康教育展板,让病员和家属倍感新鲜亲切。  
        严抓医疗质量 筑牢为民服务基础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为了提升质量,该院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通过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009)版》正式出台,覆盖全院的“大质量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这套体系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按照WHO及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适应临床医技不同专业最新要求。同时,将行政、后勤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整体,树立了全院以临床为中心的“大质量”观,在全国医院质量管理中属首创,使全院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有序、协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操作性、规范性。去年,由该院主编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医院目前设有四川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病历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肾脏病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输血质量控制中心等14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去年,高难度手术例数上升3.15%,微创介入例数增长22.24%,新批准开展高新技术项目16个。为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医院将平均住院日严控在10天以下,抗菌药物指标达到原卫生部要求,以减轻费用为目标的临床路径管理已开展117个病种,让患者的就诊费用有了实实在在的减少。  
        在制度建设方面,医院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建立完善了《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指南》、《手术分级制度》、《院外会诊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了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加强了“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管理。特别是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认真落实《处方管理条例》,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通过抽查病历的方式对临床科室抗生素的分级使用情况、选药的合理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质控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医院合理用药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骨科每周统计分析各治疗小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确保用药合理性。乳腺外科药品比例从56%下降到42%。心内科药品比例为27%。  
        新制定门诊医生合理用药管理规定、门诊高危病人优先就诊流程,重新修订门诊工作制度、专家停诊管理规定、便民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外地来院检查者优先,大力开展“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及“门诊病历书写”宣传监督工作,不断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继续坚持医疗收费价格公示制、医疗费用查询制、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明细清单制、医疗收费执行情况的监督核查制等,对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并纳入绩效考核。医院扎实开展行风专项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药品、医用器械坚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有效降低了成本,堵塞了漏洞。特别是着力探索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禁止厂家到医院进行促销活动,每月由医务部、药剂科对全院药品销量进行监控,排出前20位,对销量有不正常增长的厂家进行警示谈话,作出相应处罚。  
        推进基层惠民实践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优质的医疗资源就应该为更多的群众服务。让专家们走出医院的大门,到社区去、到农村去、到边远的山区去,为最基层的群众服务。作为大型公立医院,该院努力履行公益责任,积极实施“松散型医疗集团”和“全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战略,成为全国首批医疗联合体。目前,医疗联合体下已有130多家基层医疗单位。  
        同时,医院同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一体发展”的新型区域合作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辖区优势医疗资源,以“双向转诊”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为目标,建立“七个一体化”新机制,切实推进挂号、检查预约、双向转诊、社保报账四个“一站式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形成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城乡群众多方受益的分级医疗格局,实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老百姓“不出家门看得到病、少花成本看得起病、及时就诊看得好病”成为现实。  
        作为全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医院,医院积极探索,加强与县级基层医院合作,全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科学教学等方面的合作。启动“专业导师制”帮扶基层医院。近年来,医院免费接收基层医院进修医生和护士1000余人次,接待参观学习800余人次,下派专家指导、讲学200多人次,举办学术讲座和会议60多次,为基层培养了数百名技术骨干,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医院对基层医疗单位免费培养人才,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壮大。与香港“站起来”组织长期合作,实施《川港康复中心培训和发展计划》,为全省培养了大批康复专业人才,推动了四川省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7月的暴雨致四川许多地区受灾,医院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密切联系对口帮扶乡镇和受灾群众,切实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院领导率队及时到对口帮扶的阿坝州茂县土门乡万安村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受灾群众需求,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对万安村定向资助20万元,供恢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之需,并派医疗队为村民义诊。同时号召全体党员捐款献爱心。短短两天就筹集捐款11.7万余元。当医院党委副书记将爱心捐款亲自送到每户村民手中时,村民们心情非常激动,连声道着感谢,感谢共产党,表示有省医院实实在在的帮助,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健康报》1月16日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