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打工供读书 孙儿考上北大医学部

22.08.2015  16:07

  暑假即将过去,开学之前,带孩子们来听一场励志演讲吧!8月25日下午两点,华西都市报的“华西利群阳光学子励志报告会暨助学金发放仪式”将在成都锦江剧场举行。150多位寒门学子将从四川各地赶到成都,领取由浙江中烟公司和公羊会提供的5000块钱助学金。

  与此同时,今年成绩优异、态度积极向上的阳光学子将走上讲台,同大家分享他们励志求学的感人故事,分享学习经验。届时,四川农业大学主管招生和就业的领导也将莅临现场,为大学新生们指导大学生涯规划。

  本报诚邀市民携带孩子前来参会,聆听那些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

  爷爷干环卫工作支持他考上北大

  “常年在农村生活,让我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也让我了解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从小便非常努力的学习。”在申请书中,廖森林这样写道。他是南部县石河镇廖家营村人,小时候父母和爷爷在外面打工,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不幸的是,2008年,在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患上癌症,即便是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都没有治好。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改嫁了。爷爷奶奶为了供孙子上学,双双外出打工。

  因为年龄较大,两位老人能做的也只有环卫工作。“我爷爷眼睛不好,手也残疾。我知道他们在外面工作的艰辛,我只能尽力的努力学习,不让他们担心。”廖森林说,高中三年,他一直非常刻苦的在学习。“每次想起往事,我都告诉自己,要坚持,勇敢面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今年,廖森林如愿以偿,以611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

  捡同学的辅导书学习她想走出大山

  李发美是宜宾市珙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职升学班的学生,今年高考考出了615分的高分。相对于其他同学,李发美的求学路走得更为艰辛:母亲离家出走,她从6岁起与精神异常的父亲相依为命,每天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上学,捡别人用过的辅导书学习,看着字典学普通话……

  李发美上初中时,从家到学校需要走上将近两个小时。早上7点半上课,她需要5点钟起床吃饭后往学校走,冬天天还没亮,就打着手电筒。“离家比较远,中午赶不回来吃饭,就吃馒头、饼干,有时候在放学路上饿了就捡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吃。”李发美说,父亲因为精神异常,不能出去打工,只能上山砍柴卖,收入不够维持家庭开支。她上学只能靠助学金、低保费支撑。

  “小时候我没有玩过玩具,没有吃过零食,也没有买过新衣服,很多衣服都是别人送的。”为了节约钱,高中时,在学校是跟别人打一份饭打伙吃。李发美从来没有买过辅导书,没上过补习班。她用的辅导书是捡高年级同学丢下来的。“还有字典,也是捡别人不要的。

  李发美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带着父亲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发美笑着说,“我已经打定主意了,以后工作赚钱了,一定要带他去很多地方看看。

  山里娃被北外录取将来还要回到家乡

  张磊是宜宾兴文县古宋镇双风村人,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张磊从小就同五叔一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老体弱多病,不能下地干活,没有收入,是村子里的低保对象。五叔也只有小学文化,只能外出打工,收入比较微薄,一家人生活得非常拮据。

  但是,对于张磊来说,贫困就像是一种磨砺,促使他变得更加优秀。从初中到高中6年间,他一直担任班长工作,组织学生开班会、讨论班级事务,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尽管我家境不好,但我一直努力学习,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高中期间,每次大考张磊都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成绩。高中三年多次获得特等奖学金、重点奖学金。还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获得奖40分录取的资格。

  结果不出所料,张磊被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录取。张磊说,希望自己在大家的帮助下走进大学校门,将来学业有成,一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