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善举照亮学娃的“大学梦”
一个贫穷农家子弟能考上重点大学,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山村的骄傲。然而,对于广安区井河镇的陈建斌来说,贫困的家庭面貌、无奈的现实环境,却将收到西南石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喜悦之情冲洗得荡然无存,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际,派出所的民警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给他圆了大学梦。事情已过去两个月,最近广安区分局收到的一封感谢信才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
家庭贫困,梦想难圆
“根本没有想到,娃儿不能读书,派出所也要管。对我这个‘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人’,就那么三、四个警察就拿出了2000块钱,多亏他们的大力资助,我儿子才能顺利读上大学。”近日,井河镇沿河村村民陈某反复的说着辖区派出所民警无私援助自己儿子的感人事迹和感激的话语。
原来,8月底派出所民警在进村入户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时得知,沿河村村民陈某的儿子陈建斌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但是陈建斌的母亲却因病早已丧失了劳动力,只能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年幼的妹妹正在读初中,全家人仅靠父亲一人务农和农闲打小工挣得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而陈建斌三年的高中生活,全靠学校减免学费,老师资助生活费才得以维持,从小懂事的他把全部的身心都用在学习上,天道酬勤,今年高考以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
贫穷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眼见上学的日子一天天逼近,眼看十年寒窗苦读换回来的“前途”即将变为“废纸”,懂事的陈建斌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作出了一个艰难心酸的决定:将那张散发着书香味的录取通知书压在箱底,外出打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金盾在肩,大爱无边
得知情况的派出所负责人白海龙陷入了沉思,家徒四壁的陈家、孩子无助的眼神、全家人紧缩的额头还有那张取通知书,一一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作为一名从农村考入警校的民警,作为一名基层公安工作的人民警察,白海龙深知这对小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意味着一个人生的重大转折,而对自己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决不能让孩子前功尽弃,更不能让孩子被社会抛弃。必须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让小陈的大学梦能得到实现,让陈家的希望能得到延续。连续几天这个坚定的声音都出现在白海龙的脑海中,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回到派出所,他将陈建斌的情况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分别告诉了民警王记飞、陈春、肖锋。他知道这件事不能强迫,要采取自愿的原则,不然会适得其反。原因很简单,广安区涉及区划调整,从今天3月到9月初财政冻结,战友们已经有半年的津贴没有发放了,年轻的同事们全靠每个月11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他们不但要承担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并且还要归还每个月近2000块钱的按揭房贷,几个月前他们就已经是“四个口袋一样重”了,战友们的难处、孩子艰难的处境,白海龙都能体会,但他知道孰轻孰重。
慷慨解囊,爱心奉献
不出意外,半天过去,深明大义的三位民警结伴来到白所长的办公室,异口同声的说“捐款,一起捐款。一定要为这个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娃儿步入大学深造,尽上我们的一份心,一份力……”话未说完,三双拿着一叠“大团结”的手“齐刷刷”的伸到了白海龙的面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白海龙被现场的氛围所感动,他知道大家表示爱心捐款不仅在于助人,更在于助己,因为只有出一份力解别人的燃眉之急,头上的警徽才能更加熠熠生辉,自己也更能知晓肩上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就这样一天时间不到,大家达成了共识,由全所4位民警每学期资助陈建斌2000元,直至其大学毕业。不仅如此,针对每年8、9月份大学新生较多的实际,他们还积极开辟了户籍迁移“绿色通道”,采取下班延时办理、停电后办结通知、预约办理等方式,方便大学新生及时入学。
孩子入学已经两个月了,民警虽以绵薄之力为贫困大学生奉献了自己的爱心,但点滴温情展现的力量确是无穷的,它不仅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鱼水深情,更体现了扶危济困的宽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