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熊耳古道 尘封千年的西南丝绸之路

09.03.2015  17:11

熊耳古道上留下的脚窝或是拐窝。

  书生、挑夫、生意人……在古代,沿着岷江道通行的人们来到青神县汉阳镇之后,除了可以乘船继续走水路到达乐山,还可以从青神县汉阳镇新路村出发,走山路到乐山市板桥溪。千百年来,这段铺满青石板的山路上充满了热闹、繁华与传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段路和其他古道一样清冷了下来,任随尘土飞扬,杂草丛生,写满了凄凉。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对于青神县汉阳镇新路村到乐山市板桥溪的古道来说也是一样!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摧残,这段古道终究被世人所发现,经过不懈的努力,人们逐渐透过古道朴素的外衣,认识到古道本有的高贵——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熊耳古道,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岷江航道上最有名的一段。

关子门凉风洞题记。

  青石板路的指引

  青石板路块块相连,凹凸有致,阳光透过路边的树枝洒在石板上,几个挑夫脚步匆匆,两肩的担子有节奏感地上下起伏,几个小孩子追逐着挑夫的身影,嬉戏玩闹。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青石板路的记忆就像电影片段一样时常浮现在青神县文管所所长岳华刚的脑海里。在岳华刚的记忆中,小时候青神县很多路都铺着青石板,青神县汉阳镇新路村的一段青石板路就是他儿时最常走的路。

  岳华刚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柏油路、水泥路还是稀罕物,他甚至还羡慕过水泥路的气派,如今猛然间,他却发现青石板路在生活中消失了。“以前,青石板路到处都有,匆匆忙忙间,完全没有意识到身边的青石板路正在一条条减少。”岳华刚心里充满了遗憾,人到中年的他希望还能找到儿时走过的青石板路。

  2011年,正值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岳华刚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深入一线,寻找青神境内的青石板路。满怀希望的岳华刚,不久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击,整个青神都难以找到一条完整的青石板路,他更无数次地走在青神县汉阳镇的土地上,却丝毫没有发现青石板路的踪影。岳华刚很失落却不曾放弃,他趁着休息的时间来到汉阳镇,询问镇上年老的人,希望找到一丝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