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 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防控

18.12.2015  15:29

——记秦立强教授在2015年德阳市综治暨“大调解”工作培训班上的讲座

2015年12月17日上午,德阳市综治暨“大调解”工作培训班在我院南校区学术报告厅开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秦立强教授来院授课。秦立强教授在公安管理、警务指挥、治安预警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秦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他重点谈到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模式和成效,譬如“网格化”管理已经成形,“快速反应”机制初见成效、信息搜集共享搭成平台、部门联合行动已成共识。但是,“不创新就要落后”,综治工作的精髓在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政法综治干部理应做“见于未萌”的智者,充分学习了解当前综治工作的全局,科学研判一线工作中的思维和方式,把握规律,抢抓机遇。

秦教授就“‘网络化’治理”、“主动动态管控”、“情报研判预警”和“警情触发联动”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了未来建设思路的梳理。他指出,未来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再拘泥于行政化,而是要面向全社会,考虑如何调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乃至公民资源,让既有的“中心节点网络”模式过度到“竞争节点网络”模式上来。目前已初见成效的“110快速反应机制”提示了未来趋向“扁平化指挥”,让信息流代替权力流来决定治安防控的业务流。如何借助“大数据分析”来助力情报研判预警;如何组建共同术语来让传统的“部门应急”模式转向更为有效的“部门联动触发模式”等,对这些问题,秦教授都作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

刚刚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全球网络攻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是政法综治工作在网络空间的政治安全问题上面临时代性挑战的一次投影,秦教授针对大家最感兴趣的“互联网+”与社会治安防控相交所生的种种问题就维稳的国际视野、犯罪增长与公众安全感提升等层面与在座学员们进行了广泛的业务探讨和学术交流。这次讲座让全体听课同志更新了工作观念,强化了忧患意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培训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