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医院专家做客名医讲堂:烧烫伤患者别轻信涂牙膏等偏方

01.05.2014  08:55

  ■四川在线记者张锐摄影方炜

  初夏将至,在日常生活中,烧伤和烫伤的概率增加。多数人采取在伤口涂牙膏、鸡蛋清乃至食盐、酱油、红药水等方法治疗烧烫伤。

  昨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王德怀做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名医讲堂,他对类似涂红药水、牙膏等民间偏方存在异议,建议烧烫伤患者不要轻信。

  真相1

  涂酱油等有色物品干扰医生判定伤情

  烧开水、炒菜、起火等都会造成日常生活中的烧烫伤。因为常见,所以家中长辈多有偏方。“以前的医疗水平有限,大家对轻微烧烫伤不在意,觉得只要不痛就好。”王德怀说道。不过,他提到烧烫伤发生后,千万别在受伤部位涂抹酱油、醋、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物品,这样易使受伤皮肤变色,会干扰医生判断烧烫伤的程度。“这些民间偏方存在异议,一般我们都是不建议的。

  王德怀解释,在烧烫伤的伤口涂酱油、牙膏、红药水等,不仅没有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有时还会掩盖创面,使医生无法立即确定创面的大小和深度,需要先清洗再施救,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另外,王德怀指出,酱油含盐量很高,胡乱使用无疑是“往伤口上撒盐”,除了加剧疼痛外,还会造成创面水分渗出,使伤情恶化。酱油涂抹于伤口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反而使创面更容易受到感染。对于“涂牙膏”,王德怀说到,市面上售卖的牙膏有很多种类,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的含有刺激性成分。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牙膏等涂在创面上,可能会侵蚀创面、增加损伤。

  真相2

  儿童烧烫伤后乱扯衣服皮肤受伤更严重

  王德怀称,儿童的烫伤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大部分是开水烫伤。“由于儿童身材矮小常常会打翻或拉倒放在桌上的热水瓶或水杯,开水从上而下烫伤儿童。”这种情况下,开水常由袖口灌入手臂,经头颈灌入胸部甚至腹部。此时,多数家长会马上脱掉孩子身上的衣服以查看伤势。“脱衣服是对的,但在脱衣服的过程中易发生错误而加重伤势,那就是由于家长此时已心慌意乱,常常是胡乱扯下患儿的衣服。”王德怀特别提醒道,尤其在手臂烫伤时,家长扯下衣袖过程中,由于衣物对烫伤表皮的摩擦,常会加重烫伤皮肤的损害,甚至会将受伤的表皮拉脱。“正确的处理其实很简单,拿剪刀将袖子剪开,避免衣物对创伤面的摩擦。

  同时,王德怀提醒,发生烫伤对小儿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因此,父母从小就要反复对孩子讲明玩火、火柴以及煤气灶具的危险性,教育小儿不要在厨房打闹。家长则要注意,家中的开水壶不要放在明处,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边,以免小儿碰倒造成烫伤。

  烧烫伤发生 记住5字诀

  王德怀称,通常建议用“5字诀”应对烧烫伤情况:冲—脱—泡—盖—送。不过,5字诀主要针对创面不大,程度相对较轻的伤者。

  冲 ——将烧烫伤的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或浸泡10-30分钟左右,以降低对深部组织的伤害。

  脱 ——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千万不要强行剥去任何衣物,以免弄破水泡。

  泡 ——对于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此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

  盖 ——使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对于面部烧伤者,宜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姿势,将清洁无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后盖在面部。

  送 ——转送到专业治疗烧伤的烧伤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