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援建点上建支部 “一线三选”探索党建新模式

18.06.2014  13:04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记者王建明)“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绵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对口援建雨城灾区。援雨干部到任后,立即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看到雨城区发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通知后,部分援建干部也在“第二故乡”提出了入党的意愿。

  按照《党章》规定,临时党支部不能发展党员。根据援建人员的入党意愿和灾后重建工作实际,雨城区创新思路,在重建一线锤炼考察有入党意愿的援建干部。探索出了绵阳援建前线指挥部(简称:前指)临时党支部、援建干部原单位、援建地党组织三方择优入党的“一线三选”党员发展新模式。

  “这种三方优选、一线锤炼的模式,贵在选准能人,重在建强援建临时党支部,成在有力推动灾后重建。我们把援雨的优秀干部培养出来,使之成为推动灾后重建的‘生力军’。”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魏涛说。

一线锤炼,确定发展对象

  前指负责的中里村嘉阳小区共有590户集中安置点。“在群众期望高、重建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上及时给我们派来了一批好干部,不仅带来了人员和技术,还让我们对重建美好家园充满了信心。”中里镇党委书记杨炳煜笑着说。

  在援建干部队伍中,一部分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干部主动要求在灾后重建一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激发干部群众的援建动力,雨城区将援建干部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置,在灾后重建一线择优确定发展对象。

  结合灾后重建实际,雨城区注重在重建一线考察识别援建干部。通过实施“一线工作法”,对入党申请人开展同步跟踪考察,通过“四看四了解”,即通过看对当前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是否到位,了解其政治敏锐性;看贯彻执行重大决策是否坚决,了解其政治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看是否深入一线,了解其工作作风;看在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为民解忧上是否真诚,了解其群众观念。全面了解入党申请人在灾后重建中的德才表现,同时建立台账管理,如实记录入党申请人在灾后重建的现实表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考察,结合援建干部平时工作实绩,中里镇机关党支部接受了4名来援建干部的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方优选,保障发展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雨城区建立起多方考察、注重实绩、共同培养的援建干部入党新机制。前指临时党支部、援建干部原单位、援建地党组织三方以灾后重建一线为考察平台,共同对入党积极分子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在充分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灾后重建工作实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他们处理突发情况、解决干群矛盾、运用重建政策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全面发展、快速成长。

  在培养发展对象过程中,前指临时指挥部不定期对援雨干部举行座谈会,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定期向中里镇机关党支部提供入党积极分子在雨援建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情况材料,加强信息互通。

  援建干部原单位向中里镇机关党支部发送援雨干部在原单位的综合表现情况。通过个人简历、年度考核、民意测评表、工作总结、获奖证书等详细资料向中里镇机关党支部全部反映援雨干部的日常表现。

  中里镇机关党支部在广泛听取各单位党员干部意见后,结合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工作实绩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择优确定了2名优秀援雨干部为重点发展对象,并计划在重点发展对象中发展1名预备党员。

  “真没想到,在援建灾区的特殊时期,还能荣幸地被当地党组织吸收和培养。”援建干部王涛激动地说,现年32岁的他刚刚被雨城区中里镇机关党支部讨论决定为发展对象。

突出实绩,促进作用发挥

  自援建以来,援建干部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舍小家顾大家,与村、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推动了雨城区灾后重建安置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援建干部王涛到任第一天便立即参与到中里村嘉阳小区集中安置点建设调地工作中。他在田间地头和村民拉家常,细致讲解灾后重建政策,使群众从不愿调,转变为主动调,圆满完成调地工作;为保障房屋重建工作有序开展,王涛和村组干部共同努力,在中里村成功选举出业主委员会,以业主委员会来代表所有重建业主进行房屋重建的一系列工作开展。每当谈起王涛,中里村的何书记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抱怨。周末常常放弃休息,善于做群众工作,是个难得的好干部啊。”目前,绵阳对口援建的7个项目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嘉阳小区集中安置点建设已进入招投标阶段,灾后重建整体有序推进。

  雨城区用“一线三选”党员发展模式,把灾后重建一线的援建干部凝聚到党组织中来,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促进党员和党组织在灾后重建一线的作用发挥,以党的建设助力雨城灾后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