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唐卡勾勒产业园雏形

22.10.2014  23:03

 

唐卡画师正在指点学生创作 四川日报记者 衡昌辉 摄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余如波)10月12日,星期天,偌大的甘孜州炉霍县城,除了连结国道317线和省道303线的建设路车水马龙,处处都显得无比静谧。下午3点,记者来到位于城北新区霍尔广场的炉霍县唐卡博物馆,二楼画室里,两位老师正在传授唐卡绘画技艺,10余位学生端坐在自己的作品前,按照老师的指点用心勾勒,完善画面细节。

        性格豪爽的炉霍县唐卡协会会长杨宏介绍,炉霍唐卡属于“郎卡杰”画派,已有大约400年历史。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3年10月,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炉霍县选送的唐卡《极乐世界》一举获得金奖。

唐卡画师正在完善画面细节 四川日报记者 衡昌辉 摄

        在市场方面,炉霍唐卡目前走的是“协会+公司、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2006年,郎卡杰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在炉霍成立。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集结了30余位优秀的画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销售点,还打开了英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今年我们已经接到价值500万的订单。”杨宏表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打造,更是一剂“强心针”,“肯定能进一步打开销路。

        据介绍,炉霍县唐卡协会大约有200人,其中最优秀的画师,就吸收加入郎卡杰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精品创作;一般的订单,就采取外包形式交给民间作者完成。

        不过,杨宏也有苦恼:人才流失。“有些优秀画师为了增加收入,选择扎根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这对炉霍唐卡的传承很不利。”据他透露,公司成立以来总共培养了50多名学生,现在纷纷选择外出发展。依托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杨宏看到将人才“请回来”的光明前景。一座“流水线”式的唐卡产业园区,正在他的脑海中成型:园区将提供物料供应、人才培养、唐卡制作、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