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灾难阴霾的阳光少年 地震灾区儿童回访记

02.06.2014  11:21

  □新华社记者 杨迪 吴晓颖

  “灾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经历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孩子而言,灾难让他们更早地学会了坚强,懂得了感恩,成为穿越地震灾难阴霾的阳光少年。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汶川、芦山地震灾区,听听这里孩子们的节日心愿。

 

  5月30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市棕北小学见到宋馨懿时,正值学校举办庆“六一”美食活动。小馨懿边捧着凉面大口吃着,边和同学玩耍,“咯咯”的笑声,似夏季里一阵凉爽的清风吹过。 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摄

  “担架娃”宋馨懿:

  生活并不“特殊”,自理能力更强

  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小眼镜、扎着马尾辫、笑起来甜甜的……5月30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市棕北小学再次见到了宋馨懿——昔日担架上的小娃娃,已成为一名小学生。

  当日,学校正举办庆“六一”美食活动,小馨懿边吃着冰淇淋,边和同学玩耍。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仿佛是夏季里一阵阵清风。

  2008年5月14日,在震后崎岖的山路上,几名解放军战士抬着一名刚从废墟中救出的小伤员一路飞奔。正在附近察看灾情的国务院总理一行见状迅速站到了路边,为伤员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担架上的那个小伤员就是宋馨懿。

  汶川地震让宋馨懿失去了双亲和右腿。震后,小馨懿装上了假肢,和奶奶、叔叔、婶婶一起生活,社会上经常有好心人来看望她。6年来,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们不想让她觉得自己很特殊。”语文老师李芳燕说,已上小学三年级的小馨懿,生活自理能力比过去更强了。过去,考虑到她行动不便,专门叮嘱班上其他小朋友帮她背书包、扶她上下楼。现在,她不仅能自己上下楼,还主动要求放学自己走回家,不再坐轮椅了。

  谈到“六一”节愿望,小馨懿说:“我什么都不想要,就想和奶奶、幺爸(叔叔)、幺妈(婶婶)快快乐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