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坚持民生优先 重建美好家园

10.04.2015  13:14

  坚持民生优先 重建美好家园

  二〇一四年我省落实地方主体责任推进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综述

  春节未到,春联提前上墙了。

  蜀中大地逐渐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的常见景象却是,搬新家、铺新床、贴春联、杀年猪,还有的群众挂灯笼、放鞭炮,暖意洋洋。

  不到一年半时间,新建农村住房全面完工,受灾群众住进新房迎接新生活。

  这还只是灾区新貌的一部分。据统计,到2014年底,由四川地方承担的纳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419个项目(不含国外贷款项目和中央直管项目)完工1237个,占项目总数的51.1%,完成投资471.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9.6%,顺利实现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双过半”的目标。

  面对大灾考验,灾区崛起于废墟之上,升腾起新的希望。

  芦山地震灾区正在经历的涅槃重生,发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震后不久,中央将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四川,实行“四川负总责,地方为主体”的灾后恢复重建体制机制,为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寻找一种可复制的重建模式。

  四川肩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有效的灾后恢复重建体制机制、强化地方主体责任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全省重要工作和灾区中心工作来抓,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强化主体意识,弘扬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恢复重建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重建答卷。

  指挥体系三级联动

  强大合力保障重建科学有序

  中央领导对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牵挂在心,深情关怀,殷殷嘱托。在重建的每个关键阶段和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都作出重要指示和一系列重要批示,为重建工作指明方向。

  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这一决策,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负责制转变的开始。

  随着国务院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四川接过了重建“指挥棒”。

  对于四川而言,此番探索还是一次重大“练兵”机遇:通过“地方负责制”的实施,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省委、省政府把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省灾后重建委员会,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为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科学有序、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

  作为省灾后重建委主任、副主任,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多次深入灾区调研指导、督促检查、安排部署重大工作。省重建委召开了5次全体会议、10次工作推进会和多次专题会,研究部署重建规划编制、恢复重建基金安排、重建政策等重大问题和阶段性重点工作。

  王东明多次强调,重建委牵头抓总,各工作小组和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好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作用,形成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合力。

  “四川负总责,地方为主体”,意味着在省委省政府的总体指挥下,灾区市县的党委政府将成为实施重建的主体。人的因素,无疑是重建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

  省委选派了一批有重建经验的干部充实到雅安市、县领导班子;还面向重建一线,提拔了1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并先后选派176名优秀干部到一线锻炼。  下放项目审批权限

  政策创新激发地方活力

  受灾人口218.4万人、受灾面积10706平方公里,要在三年内基本完成重建,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统一运转的组织领导机制,解决了上下联动、部门与地方联动的问题,但如何让地方勇担重任,释放重建推进的活力,同样考验着四川决策层。

  省委省政府大胆放权。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川最大限度把重建项目的审核权下放。

  据统计,全部重建项目中99%以上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已被下放到受灾市(州)、县(市、区)进行。即使保留在省上的少数审批事项,省直有关部门也与市县研究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提速放行。

  “灾后重建资金,属于中央资金,按照地震前的政策,至少需要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现在这些项目的审批权全部下放到雅安市级,雅安市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下放到各县(区)投资主管部门。”作为具体经办的工作人员,雅安市发展改革委投资科科长孙红兵对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便利深有体会。

  据介绍,国道351线、雅安市北外环线等灾后重建重要交通工程的审批权,下放到了雅安市发改委;芦山中学、天全职高新建校舍等民生项目的审批权,分别下放到了芦山县发改局和天全县发改局。

  灾区地方政府备受鼓舞,快马加鞭、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按2014年春节前、“4·20”、“7·20”和2014年底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建立了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节点、以节点保全年的目标控制体系。

  在省委省政府对灾区实施的重建政策中,还出现了一个新词汇:“总额包干”。这是讲资金如何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460亿元重建补助资金和省级财政筹集的100亿元配套资金,经测算后被分配到市县包干使用。

  “总额包干”赋予地方一个权限,可以结合重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据实修正调整项目,提高资金管理效果,从而避免项目资金“两张皮”。

  雅安社会管理类办公楼项目由此压缩了3个,新建面积减少3317平方米,节约率达17.4%。从中“”出的1.2亿元资金,被用于增加名山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宝兴县农房重建新村聚居点、雨城区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群众对此交口称赞。

  2014年,地震灾区完成重建投资471.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9.6%。合理统筹安排项目,机动灵活使用资金,确保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帮助灾区“补发展欠账”、“打重建硬仗”,着力“后发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