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干预重建精神家园

15.08.2017  18:35

  历经汶川、玉树、芦山、尼泊尔等多次抗震救灾,此次九寨沟地震救援中,我院充分运用实战经验,及时进行灾后心理干预。8月9日10:00,我院通过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心身医学中心周波主任、黄雨兰副主任撰写的科普文章《四川省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解读灾后心理自救》,及时提供专业支持。

  8月9日,在接到即将有九寨沟地震伤员转运至我院的通知后,在医院抗震救灾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我院护理部和心身医学中心联合成立心理支持小组,组长由护理部温贤秀主任、心身医学中心周波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护理部蒋文春副主任、肖静蓉副主任、心身医学中心心理组组长杨俊华担任,成员由心身医学中心部分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护士和心理志愿者组成。


  心理支持小组成立后,护理部温贤秀主任多次强调,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发挥心理支持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及时评估、尽早干预、随时观察、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和干预因灾害导致的心理障碍问题。副组长杨俊华第一时间对组员进行地震伤员心理支持干预培训,内容包括心理急救培训、心理创伤治疗培训以及心理康复培训等内容,强调在干预过程中要合理、适时运用倾听、共情、积极资源等心理学支持技术,尽早帮助伤员发掘存在或潜存的心理问题,及时为伤员构建心理支持系统。

  8月10日,心理支持小组工作正式全面铺开,为了获得伤员的信任和支持,大家主要采用访谈评估的方式,从环境、身体、情绪、行为、支持系统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对伤员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周波主任重点对病情严重的花花奶奶进行了认知评估,通过与其女儿的交流沟通,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8岁的清清妹妹是我院地震伤员中年龄最小的患者,地震中造成重度颅脑损伤,受伤后,原本活波的小姑娘变得非常胆怯,一见到陌生人便会往妈妈怀里躲,十分抗拒接触外界环境。为此,心身医学中心联合神经内科肖军主任医师一起为孩子制定神经康复和心理干预方案。

  通过与她妈妈的交流,大家知道了她的小名,在随后的沟通中,一直用小名亲切称呼她,悉心安慰她,在得知她喜欢画画后,心理支持小组的老师们买来画板和水彩笔,通过画画与她沟通,帮助她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同时邀请专业的言语康复治疗师对她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小妹妹的情况终于得到了好转。

  在地震伤员中,还有一对母女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妈妈43岁,女儿17岁。地震中,妈妈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妹妹失去了疼爱她的爸爸,住院期间,两人均表现出严重的应急反应,她们不愿意倾诉,非常回避关于地震的话题,表现出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对此,心理支持小组成员对妹妹采用“沙盘治疗法”,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评估,及时缓解她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情绪。在了解到深受失去亲人打击的妈妈甚至一度出现轻生的想法后,杨俊华副组长根据母女俩人的病情特点,及时向邓绍平院长汇报请示,在骨科单独增设“家庭病房”,为受伤的4人进行家庭哀伤辅导。在护理部温贤秀主任大力支持与积极调配下,很快,专门为妈妈、妹妹和她们因地震受伤的其他2位亲人建立的病房成立了,在这样的特殊空间里,心理支持治疗得以良好实施,亲人间互助互慰有助于缓解哀思,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帮助下,这对母女的心理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为确保在院伤员及家属、未住院伤员及家属、地震目击者等人群的心理支持干预全方位、全过程覆盖,我院于8月11日在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部抢救室旁设立“地震伤员心理干预室”,由杨俊华副组长和11位心理专业大学生志愿者负责接待接诊,她们用专业的知识帮助更多地震伤员重建心理家园。

  自心理支持小组成立以来,目前已进行心理评估30余人次,实施了10余人次的心理治疗,成员们以其广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忘我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备受伤员、家属、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