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虫 防叮咬 专家支招登革热防控

04.10.2014  16:11

  新华网广州10月3日新媒体专电 题:灭蚊虫,防叮咬 专家支招登革热防控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田建川

  3日,家住广州市天河区远洋明苑小区的王先生收到了居委会送来的一盒蚊香片和防蚊灭蚊倡议书。作为登革热病例持续上升的地区,广州市正加紧通过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治对登革热疫情“全城戒备”。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最新通报,截至3日零时,广东省登革热确诊病例已达17684例,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77.83%。

  广东省疾控中心分析认为,当前全省登革热疫情处于高发期。广州疫情以多区域持续多发为主,中山、珠海、东莞、阳江等地则呈点状聚集性疫情。记者注意到,自9月29日广州市登革热确诊病例达11309例后,连续几天每日新增病例均超过千例。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9月30日下发的《关于做好当前登革热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当前我国南方正值蚊虫活跃季节,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风险。《通知》要求广东、云南等省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并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置。

  记者在广州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市民对登革热疫情态度不一。受访市民多数表现平静,认为有政府部门在全力开展工作,没什么好紧张的;也有市民表示有些害怕,一旦有家人头疼脑热就怀疑得了登革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介绍,国庆假期以来接诊的发热病人数量明显增多。其中,不少人担心患上了登革热要求进行抗原检测,以至医院一度抗原试剂库存紧张。

  “面对登革热疫情,公众要高度警惕但不用过度紧张。”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登革热可防、可治、可控,重症率和病死率都很低,超过90%的确诊病例经治疗后都可以出院。“关键是市民要有防控意识,家居、旅游做好防蚊灭蚊,不给登革热可乘之机。

  据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黑斑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胃痛、肌肉痛或关节痛。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为应对严峻的登革热疫情,广东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正积极开展相关防控工作。广东省政府10月1日就国庆节期间登革热防控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登革热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动员部署,把防控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对于阻止爱卫、疾控部门到单位开展防控和督促检查工作,以及不按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落实防控责任的单位,由省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媒体上予以通报,并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广东省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唐小平介绍,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带毒的蚊媒是传染源,由于人群对登革热病毒都普遍易感,所以最主要是从防蚊灭蚊、切断登革热传染途径等方面进行阻断传播。

  疾控专家指出,如果能将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降下来,登革热疫情才会真正出现拐点。然而,防蚊灭蚊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查阅广州市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广州市蚊媒密度监测日报发现,尽管10月1日该市456个点中有167个蚊媒密度达到控制要求,但一些地方的村委会和街道的蚊媒密度和布雷图指数仍然较高。

  “布雷图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该指数如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记者发现,10月1日增城区雄锋村街口街成蚊密度是疫情防控要求水平的6倍,白云区金沙街横沙居委的布雷图指数则达到40,为疫情防控要求水平的8倍。

  “事实上,近来广州等多地采取多项措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滋生地,从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杨智聪说,以当前情况分析,广东省新增登革热病例趋于稳定甚至下降,说明防蚊灭蚊取得了成效,“通过进一步加大各项防控措施,广东的登革热疫情有望在10月下旬出现拐点。

  广东省疾控部门提醒,部分地区蚊媒密度仍处高风险,登革热病例仍可能持续增加。国庆期间因人员流动存在发病区域扩大的风险。特别提醒年长者、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尤应警惕登革热,及早就诊治疗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也在日前发布的2014年国庆假期旅行卫生提示中指出,近期,国内广东、云南瑞丽及福建建瓯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在当地旅行时应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衫及长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严防蚊虫叮咬,需要时,使用蚊帐、防蚊网等。

  疾控专家介绍,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患者有可能感染登革热: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突然发烧,头痛、眼眶肌肉痛、四肢关节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疹等登革热典型症状或体征。

  专家建议,如果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需立即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进行有关检查以便尽快确诊;做好居住环境防蚊灭蚊措施,以防他人被感染和疫情进一步传播。(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