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火车头全部抵达西南交大 机车博物园1期建设完成

26.11.2013  21:51
     

(图片由西南交大学生马源西提供)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 实习生 刘洋伶)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南门,原本摆放着的蒸汽机车对面又多了两个新“伙伴”——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随着这两辆机车的到来,西南交大机车博物馆园1期工程中的5辆机车已全部抵达学校。据西南交大校长办公室主任赵彦灵介绍,今后的2期工程中,还要进行机车与铁路历史档案馆和站台的建设,预计明年全部完工。

5辆机车全部抵达西南交大

黑色的机车头油渍斑驳,青色的绿皮火车窗落满灰尘,远远望去5列轨道最终汇聚成2列,轨道有木枕和水泥枕两种,赵彦灵说这两种轨道作为轨道发展史早期的见证,给同学们展示了轨枕发展的历史。

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南门铺设的轨道上,停放着3辆火车头,分别是一辆蒸汽机车和两辆22日才安放好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这3辆火车头一时间成了校园里的一道景观,搭配着学校古朴的南门上“唐山路矿学堂”的题字,显得非常有历史感,许多学生和附近的居民都赶来与火车合影。

另一辆米轨列车停放在学校第四教学楼的大厅里,列车的体型要比南门的3辆机车稍小一些,车身也更干净些,学生们还可以顺着楼梯上去,走进驾驶室里看看内部构造。至今未曾露面的磁悬浮列车,目前停放在九里校区的教育部磁悬浮重点实验室里,“预计在年内就会安放在南门轨道上与大家见面。”赵彦灵说。

5辆机车全部到齐,赵彦灵说这就标志着交大机车博物园的1期工程已经完成,学生们也感叹5辆机车的全部到来,开玩笑到:“学校里原本孤独的机车终于有了小伙伴。

2期工程进行机车历史文化和站台建设

据悉这些火车头都是从铁路上刚退役的机车,来自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和全国各地铁路局的捐赠,“我们按机车发展史的不同阶段选取了5种机车,有最初的蒸汽机车、到后来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至今的磁悬浮列车。”赵彦灵说将米轨列车也纳入机车博物园,是因为它的特有性,“米轨列车在我国只有云南省才有。

赵彦灵说预计明年3月起,开始建设机车博物园2期工程,计划半年内完工。“我们会结合这几种机车的发展过程建设火车历史档案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机车的发展历史。

在2期工程中,不仅仅要做机车发展史的建设,还会在停放机车的地方建设站台、隧道、桥梁等,“这也是对西南交大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一个展现,让学们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赵彦灵说。

谈到学校为何要建设一个机车博物园时,赵彦灵说:“西南交大是因铁路而兴,又因铁路而发展,所以此次展示不仅是对火车历史的展示,也是作为西南交大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摆放在南门的三个机车头相当于是给同学们建立一个现场教学实践基地。

5辆机车介绍: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的化学能变为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西南交大的蒸汽机车头是建设型蒸汽机车,由呼和浩特铁路局捐赠,当时将车头拆成几块,通过大货车运输至西南交大的犀浦校区。

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的工作原理是以燃油(我国大多使用柴油)在气缸内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由柴油曲轴输出的机械能,20世纪30年代,内燃机车进入实用阶段。西南交大的内燃机车头是东风4型内燃机车,来自南宁铁路局,在铁道部的统一调度下,先运往成都铁路局,再通过大型货车输送至犀浦校区。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原理是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获取电能,再利用牵引电机驱动,20世纪60年代石油生产国提高石油价格,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电力机车,促进了电力机车的迅速发展。西南交大的电力机车是韶山1型电力机车,来自兰州铁路局,于22日安放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

磁浮列车: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在列车的底部装有用一般材料或超导体材料绕制的线圈,而在轨道上安装环形线圈,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环形线圈内产生感应磁场,使列车悬浮起来,我国磁浮列车是在在2009年完成列车调试的。西南交大的磁浮列车来自西南交大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去年到九里校区的,准备明年通过客货运输直接运至犀浦校区,

米轨列车:

米轨,就是指1000毫米以及小于1435毫米大于1000毫米的轨距,我国云南某些地区之间仍然有米轨相互连结。西南交大的米轨火车头是东方红21型米轨内燃机车,由昆明铁路局捐赠,因为体型较小,直接采用了大型运输车进行运输,今后将作为准备建立的校史馆的一个展览元素,将一直展放于第四教学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