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改"漫灌"为"滴灌" 建档立卡精准扶贫
近年来,扶贫已成为安岳县首要民生工作,“精准扶贫”方向确立以来,该县改“漫灌”为“滴灌”,近162个贫困村、超过1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渐次开展,初见成效。
建档立卡 精准扶贫
安岳贫困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广、基本情况复杂,“精准扶贫”并不容易。
据安岳县财政局相关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彻底摸清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精确造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成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
记者在天马乡铁盔村委会办公室看到一份《贫困农户登记表》,上面详细地记录着铁盔村今年新登记贫困村民90户、243人,其中家庭条件、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生产条件、社会保障及月均生活开支一系列指标丝丝入扣、不失毫厘。
“对每一个贫困人口,调查人员都会登门、见面,并将贫困状况拍成照片。”铁盔村扶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如此详尽整理与“精准扶贫”一词如何挂钩?
对此,县财政局扶贫股负责人表示,通过贫困人口识别、致贫原因分析、深入推进“到村到户”联络机制,多层面、多渠道地分类指导、帮扶,最终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精准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人,从而使贫困户帮扶有方向、有成效。
该负责人透露,就“人力不足”的问题,以村组干部、乡镇干部、发展大户为基础,县级部门为补充,确定明确的帮扶人,再根据村委制定的“精准帮扶计划”到户实施,进一步保障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专人帮扶。
现在,该县对2015年度计划脱贫的11000户27852人分解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并采取编制卡实名制,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对建卡贫困户就“路、水、产业、民居”等问题全方位提供扶持。
基础先行 打通障碍
走进该县岳源乡宝林村,郁郁葱葱的柠檬树在风中摇曳。林间,正在建设的水泥路边很是热闹。
“这下安逸了,只要路一通,老板来收柠檬,价钱也要高些了哦。”“拉东西也方便,老王,你家的新房子今年可以修好了”……炎炎夏日,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雨天满身泥、晴天满身灰,喝水靠打井、搬运靠肩挑,是往年我们村的真实写照。”宝林村村支书蒋勇感叹道,村民们渴望修路、饮水方便。
今年5月,村上利用扶贫资金带动村民集资,不仅要修通4.5米宽的水泥路3.5公里,还要修5口山坪塘、4口囤水田,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后,我们下一步继续搞产业,尽早摘掉‘穷帽子’。”蒋勇憧憬道。
县扶贫股负责人说,宝林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在整个基础扶贫工作推动进程中,全县已建成道路98公里,整治、新建水库及山坪塘、蓄水池112口,新修和维修引水灌溉渠8000米。
产业引导
持续“造血”
初夏的安岳县镇子镇狮子坝村,通村水泥路蜿蜒入村,别致小楼房鳞次栉比,蔬菜基地生机盎然……
“咯咯咯……”5月27日,贫困户汤长林一大早就忙着给家里50多只鸡鸭喂食。“喂的都是自家种的粮食,这种土鸡、土鸭根本不愁卖。”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鸡鸭,汤长林显得信心十足。
“汤长林属二级肢体残疾,妻子也是肢体三级残疾者,就儿子媳妇干农活,还带着两个娃儿,日子难过呀!”汤长林的“扶贫联系人”汤远登告诉记者。
仔细分析汤长林的特殊情况后,汤远登不仅帮汤长林夫妇办了低保,申请了残疾护理和一些临时救助,还联系其他扶贫人员帮扶汤长林的儿子在镇上开了个小超市。
“扶贫可以根据每个村的特色,发展他们最合适的产业。”县扶贫股工作人员说,目前安岳多方发力,激励帮扶村民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乡村旅游业等,采取多种脱贫增收途径,力求每个村都有特色产业,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 。
截至目前,安岳在“分类指导、逐户制定”的思路下,发展柠檬、核桃等产业4300亩,种植蔬菜1080亩,养殖小家畜家禽3万余只,今年还将持续新增各类特色经济林木种植3000余亩,为贫困户增强持续“造血”能力。